何必以设问来为难考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必以设问来为难考生

何必以设问来为难考生 ——对09年浙江省文综试题历史部分第38题第三问的两点质疑 2009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次独立命题,笔者以为,试题中的历史部分总体上是成功的,与以往的高考历史相比,她少了些严肃,多了些活泼;少了些影射,多了些本真;少了些偏怪,多了些平实。该试题的设计以文化为中心,以思想和科技为重点,整体上看来面容和善,颇具有亲民性,考生的得分或许不高,但本人推测考生的认可度肯定不低。不过在笔者看来,本试题中第38题的第三问的设问有些偏颇,下文是本人对设问的两点不成熟的质疑,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质疑一:设问指向不明。恕笔者不才,在做此题时,笔者在理解题意上就化了一番脑筋。我分析设问后,以为至少可以有以下两种阐述:一是要结合材料,概括梁启超对“新民”概念的表述和陈独秀对“新青年”概念的表述之间的关系。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这两者应该是范围大小的区别,或者说是包含与被包含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一点很是明显:梁启超所说的“新民”包含了所有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而陈独秀所谓的“新青年”是特指那些以国家、社会兴盛而自觉为己任的新时代青年。这样来看,后者肯定包括在前者之中的。二是要结合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或观念的表述与陈独秀的“新青年”思想或观念的表述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回答目标的话,答案当然要从梁启超认为的只有新国民才有新国家、新社会和新政府,而陈独秀则认为在新民中,只有新青年“染毒”较少,所以对新青年寄予厚望的角度出发来整理,显然,这两者应该是后者继承与发展了前者的关系。从参考答案的设置来看,命题者要求考生从是第二种理解来作答的,但是,我以为,第一种理解也未尝不可,肯定会有不少考生从第一种理解上去作答。这样的相悖不知道能否能到改卷者的认可,作为考生或许只有听天由命了。 质疑二:“理念”两字过于时髦。材料中显然没有出现理念的词汇,在命题中出现理念则多少给人造成做作之嫌。我不是学生,但总是想以学生的角度来看看试题,我窃以为,理念总给人以??种远不可及、深不可测或者说高高在上的感受。现实中,理念两字似乎用的有些泛滥,也不排除部分是故意卖弄的招牌。我的理解,无论是梁大人还是陈秀才,他们的言语都是比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至少在当时如此)。所以,我们的命题专家们,何必套用时髦的文字来设问,就简单用观点或者思想来表达,这样,或许能更符合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要知道,在紧张的高考中,与学生产生较大距离的词眼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压力。 高考虽然已经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但它毕竟还具有强大的选拔功能,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应该是高考公正性和公平性的一种外在体现。不错,考生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的,但至少设问的指向总应该是相当明确的,文字表达上也需要简明扼要、清晰平实,要拉开考分的差距则完全可以在作答中实现。上述文字,也许有吹毛求疵之嫌,但确是笔者对高考的忠实之心的反映,衷心希望我们浙江的新高考越走越好。 作者:朱文龙 单位:浙江绍兴旅游学校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平江路579号 邮编:312000 Email:t146@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