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科学亲近民众.doc
PAGE
PAGE 6
让科学亲近民众
外太空探索给人的印象是神秘莫测且深奥难懂的,但这几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却越来越关注这些高深莫测的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最近一年,中国的几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大事非常吸引国际眼球:2016年10月19日,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7月31日,跟随嫦娥三号奔月的月球车“玉兔号”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早前的3月,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圆满完成在轨测试,目前数据分析正在紧张进行,成果有望年底发布。
外太空探索给人的印象是神秘莫测且深奥难懂的,但这几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却越来越关注这些高深莫测的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故事还要从一只兔子讲起。
一只兔子的故事
2013年,新华社对外部新媒体室正在对嫦娥三号进行报道方案策划,对外部副主任、同时也是知名科幻作家韩松向手下记者提出,可以从科学角度想想新媒体报道的创新。于是,他们在新浪微博开了“@月球车玉兔”的账户,给账号画了头像,并找到了专门做科普工作的果壳网负责内容的撰写人和运营者。
这一年的12月15日,作为嫦娥三号的一部分,月球车“玉兔号”抵达月球,进行长期月面巡视探测。与此同时,“@月球车玉兔”开始工作。
“大家好,我是月面巡视探测器玉兔,希望这次能完成任务。”这是玉兔君的第一条微博。
“我终于换了个姿势,蹲了两年多,脚都蹲麻啦!”
“大家好!其实宇宙里,除了我这个话很多的宅男,还有很多不喜欢讲话但也超级努力的探测器呢!比如刚抵达木星的朱诺号、在土星身边工作了12年的卡西尼号、想用火眼金睛追寻暗物质的悟空(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啊,最后一个不算,他的话也挺多的。”
随着一条条微博的更新,这只“兔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从开始的几万人,到2016年7月底账号终结,粉丝数达到61万。中国网友从没见过如此“接地气”的科普账号,这只“兔子”坚强、乐观、充满好奇心,同时又呆萌可爱。玉兔君背后,其实是果壳网的女编辑宗唯伊。作为主笔,宗唯伊对玉兔君的人物设定是一个热爱科学、敬业乐观的小男孩儿。果壳网主编徐来说:“对于宗唯伊来说,她一定是用全部身心投入这个账号的,我甚至觉得她是一个优秀的体验派演员,进入一种状态,用玉兔来说话。”
由于太空探险的风险性高,“玉兔号”注定被滞留在月球,这也从一开始就给玉兔君蒙上了一层悲壮伤感的色彩。只不过在中途,它就出了事故。
2014年1月25日,玉兔君发出一条微博:“啊,我坏掉了”。宗唯伊说:“当时我在睡觉,同事打电话来说玉兔出了问题,我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最后我想,如果我真的是玉兔,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正是这种代入式的真情流露,让网友们感同身受,也让玉兔君的故事牵动人心。这条微博实现了4.4万次转发,1.3万次评论。也正是在“故障事件”后,玉兔君“出名了”。
“嗨,有人在吗?”2014年2月13日,情人节的前一天,“玉兔号”成功苏醒,玉兔君成为了当天新浪微博的热搜话题,这短短五个字实现了11万次转发,7万次评论。同一年,一批粉丝为兔子画了一本传记绘本,名为《嗨,有人在吗?》。
2016年7月31日,玉兔君发出了最后一条微博:“HI!这次是真的晚安咯!还有好多问题想知道答案。但是我已经是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
粉丝纷纷留言,“也许很多年以后会有一个宇航员走到你身边轻轻叫醒你说:‘兔子,我听过你的故事,现在我带你回家’。晚安,兔子,祝你做个充满胡萝卜的美梦!”
科学不难懂
长久以来,中国人习惯从官方媒体上获取科学信息,报道形式也比较单一,尤其是类似外太空探索的科学知识,更是让人“不太看得懂”。
“@月球车玉兔”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科学的“另一种状态”,他们不遥远,不难懂,相反倒很有趣。宗唯伊,这个1989年出生的姑娘,从小对科学感兴趣,大学专业与科技传播相关。正是这样的背景,让她对如何向普通公众传播高深的科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思考。作为果壳网编辑,她曾经运营过一些科普账号,但玉兔君的成功和61万的粉丝数,还是让她在开心之余有些惊讶。
果壳网主编徐来认为,粉丝数量只是评价账号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一种全新的科普传播方式的探索。他说:“首先证明了这样的方式是可行的,即便这个过程对运营者有很高要求。第二,互动能感染很多人,第一人称的运营方式核心就是共鸣,能达成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成功。”
然而对于一个科普性账号来说,科学性是它的根本,徐来所说的“对运营者的高要求”,就是指科学性。宗唯伊说:“虽然每一条微博都会有很多条评论,但我基本上都会去看,除了想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