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试题.docVIP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试题

PAGE  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语文试题 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 3.盘盘焉,囷囷焉 (        ) 4.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        ) 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6.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        ) 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 8.而人之所罕至焉 (        ) 9.永之人争奔走焉 (        ) 10.非曰能之,愿学焉 (        ) 二、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 4.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 7.顷之,烟炎张天 (        ) 8.蚓无爪牙之利 (        ) 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12.夫晋,何厌之有 (        ) 三、解释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 2.死生,昼夜事也 (        )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4.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        ) 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 9.是说也,人常疑之 (        ) 10.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四、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2.豫州今欲何至 (        ) 3.然则何时而乐耶 (        )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5.徐公何能及君也 (        )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 五、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2.儿寒乎?欲食乎 (        )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 (        )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6.宁赴常流而葬乎为江鱼腹中耳(        )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 9.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 六、解释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 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 2.君家妇难为(        )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6.非为织作迟 (        )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8.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9.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1.慎勿为妇死(        ) 12.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        ) 七、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 2.蹇叔之子与师(        ) 3.与尔三矢(        ) 4.恐年岁之不吾与(        ) 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 9.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11.去时里正与裹头(        ) 八、解释句中“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