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doc

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刘柏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中有关手部筋伤、骨伤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感觉和活动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一手外科学分册》(2006年)有关诊断标准及《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中手损伤康复诊断标准。 (l)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瘢痕或挛缩,手抓握、非抓握及感觉功能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 (二)病期诊断 1.早期:损伤后或术后3周内。 2.中期:损伤后或术后3~9周。 3.后期:损伤后或术后9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 剧烈,活动障碍,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紧。 2.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臂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肿痛减轻,筋 膜粘连,或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筋脉疲软,麻木不仁,肌萎无力。 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法 (一)分期治疗 1.早期 (1)中药熏蒸治疗 禁忌症: ①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脑出血、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等患者; ②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 ③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④急性传染病; ⑤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⑥对药物过敏者。 方药: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荆芥15g、防风15g、红花15g、千年健15g、刘 寄奴10g、 桂枝15g、苏木15g、川芎15g、威灵仙15g。 以上诸药用水浸泡1500ml,倒入熏蒸容器中,水煎熏蒸,水温保持在38~42℃, 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天一疗程。 (2)针灸治疗 有神经损伤者选用,以远端及阳明经取穴为主,以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 目的。取穴:外关、合谷、曲池、足三里、悬钟。 操作方法: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正中间,直刺0. 5~1.0寸,取泻法;合谷: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故桡侧的中点处,直刺0. 5~1.O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取泻法;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直刺1. 0~1.5寸,取泻法;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l横指处,直刺1~2寸,取泻法;悬钟: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直刺0. 8~1.O寸,取泻法。 每曰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 可采用电针治疗,选用疏密波形,中等刺激量,作用时间30分钟左右,电针使用 注意事项如下: 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说明治疗意义,争取合作。 2.全面了解病情及服药情况。必要时,作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 3.治疗室要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4.检查电针治疗仪的性能是否良好,清点毫针数目,检查针尖是否锋利,针体有无 弯曲。备好消毒用品、牙垫、氧气枕及急救箱等。 5.取下活动义齿及眼镜。 6.通电后,短时间内给予较弱的输出电量,使患者适应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增强至能耐受的程度,持续15~20分钟。根据病情,可增大输出电量达中等刺激的程度,持续10~30秒。 7.上肢通电治疗时,只能在一侧上肢的两个穴位上进行;不能两侧同时通电,以防意外。 8.治疗完毕拔针时,针孔应稍按片刻,以防出血。治疗结束时,要清点毫针,以防遗漏。必须做好治疗记录。 9.一般每日治疗1次。但可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治疗2~3次。 (3)运动疗法 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维持功能位:腕背伸40°~45°,尺偏约15°,指屈肌处于最大功能位,手指各关节稍屈曲,从示指到小指屈曲角度递增,拇指处于对掌位,掌指关节半屈曲,指间关节轻微屈曲。此体位便于患者进食、抓握等活动。 主动运动:骨折和肌腱损伤主张早期介入,根据患者受伤的程度制订不同的锻炼时间和方法在医师和治疗师的正确指导下功能锻炼。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