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名词解释复习
1.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3.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以及消除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组织发挥的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物效应: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组织能够被观察、记录、测定到的功能、代谢等的改变。
5.质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质变。用阳性率或阴性率表示效应,形成S型曲线。药理效应是阳性或阴性,也称全或无反应。?
量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形成足直型曲线。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其作用强度。
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循前在用药部位所发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所发生的作用。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在治疗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或效应)。
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害。
后遗反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存在的生物效应。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
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经过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与最小中毒量的距离称为药物安全范围,距离愈愈安全,范围愈大。
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系数,用于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比值愈大药物愈安全。
LD50:半数致死剂量,是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时间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半数有效量(ED50):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效应强度的药量;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量。
血浆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时间。
时量关系(time-concentration?relationship):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峰浓度:一次给药后血浆的最高浓度。此时吸收和消除达平衡。
生物利用度F: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及速度。(反应吸收速率和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静脉注射(iv)与血管外给药(ev)时AUC比值。用于评价同一种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吸收情况。
相对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标准制剂与其不同或相同制剂,在相同给药途径下的AUC相除,所得值。
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物总量达到平衡后,按此时测得的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体液总容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单位为L或L/kg)。不是真正的容积空间,是假设药物在体内所有部位都是按血浆药物浓度均匀分布的一个理论容积。意义:推算药物的分布范围;推算药物排泄速度;Vd越小,排泄越快,体内存留时间短。计算体内药物总量或欲到达某一有效血浆药物浓度时应该用的剂量。?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1)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正相关(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有关。(2)半衰期恒定(t=0.693/Ke?是恒定值,不随药物浓度高低改变,与血药浓度无关)。?
生物半衰期:药物效应下降一般所需时间。
致癌强度指数:指实验动物或人终生接触剂量为1mg(kgd)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危险度。当以动物实验资料为依据是,其值为线性多阶段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值限。
KD的概念:表示D与R的亲和力,即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药物的剂量(浓度)。
KD与D和R的亲和力成反比;若将KD取负对数(-logKD)=PD2,则:pD2与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力成正比。
量效关系: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其血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理效应的强度平行。
S型曲线:对数剂量或浓度和累加阳性率作图,可以看出半数效应浓度或剂量。
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浓度: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即阈剂量或阈浓度。?
坪值:分次用药或恒速用药后,出现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这表示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内源性物质(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和药物。
受体:指细胞蛋白组分,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ppt)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ppt
-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docx
-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培训.pptx
- 延 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党课讲稿.docx VIP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3 Linked Lists.ppt
- 2024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 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301-632题).docx
- 春节新年传统习俗PPT模板课件.pptx VIP
- (高清版)B 7000.225-2008 灯具 第2-25部分:特殊要求 医院和康复大楼诊所用灯具.pdf VIP
- 常见消防安全隐患图解(2.0版)_上海闵行消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