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docVIP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

PAGE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6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 1.(2015·新课标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C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和B项“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不符合史实;D项“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说法错误,朝廷只是认可,不能说明一致。 2.(2016·洛阳)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D ) A.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经济的萧条,故A项错误;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基本土地制度之一,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人口流动个别现象,不是加剧,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时尚有很多的土地没有被开垦,但是人们并不热心农业,而是到城市从事商业活动,成为“浮客”,这说明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4·江苏·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B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 A项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而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故选B项。C项扩大了巡抚的权力,巡抚只是“奉旨允行”。材料不能体现D项,且D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4.(2014·新课标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eq \x(导学号( A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清初的中外贸易,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各省……皆有”可知当时的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的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外国银钱……各省流行”不符,故排除;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清初”,故排除;民间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故D项的表述错误。 5.(2016·长沙)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eq \x(导学号( D )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 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加增饷是为了限制对外贸易,与赋役货币化政策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明中期后民间贸易,而非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得知材料指的是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故C项表述与材料无关;结合所学得知明中期后政府征收加增饷征收实际上体现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要求,故本题答案为D项。 6.(2016·苏北四市)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C )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 [解析] 题干中提到的是对夷事务,并未提到澳门的管理,故A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说明存在外交活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