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资料.ppt

人教版必修二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材料一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中在反革命势力之下,既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勤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材料三 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阅读材料: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项目;阅读p.95学思之窗和课本p.95第一段;材料一: 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1920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只有1/3;谷物产量比1913年减1/3。全国陷入饥荒,人民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1920-1921苏俄又遭遇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继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 摘自《列宁选集》;1、背景;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标志;(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 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有利于利用外资与技术。 (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项目 年份;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5、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 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 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 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 ;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2、“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 ;?1926—1928年,对原有企业改建扩建,同时新建几千家企业;?苏联的五年计划;③工业化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排斥市场调节,经济效益低下; ?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农业全盘集体化; 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资金, 促进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评价;4. “斯大林模式”的表现与比较;;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