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植物氮素营养诊断与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植物氮素营养诊断与防治

作物氮素营养的诊断方法与防治 卢未兰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081 摘要: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作物在适量的氮素供应下才能保持健康的生长发育。本文在简述氮素的营养功能,缺氮及氮素过多表现同时,提出当前的一些氮素诊断方法,针对诊断结果给出相应防治措施,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氮素营养、诊断方法、措施 引言 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见肥料在农业中的作用巨大。其中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 ,在作物体内全氮含量约为干重的0、3%~5、0%[1]。氮素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如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生物碱等。还是遗传物质的基础[2]。在生产中,缺氮时,作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都显著受到抑制,繁殖器官的形成发育也受到限制???植株提前成熟,种子和果实小而不充实,显著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相反地,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产品品质[3、4],因此氮肥投入量逐年增加。随着氮肥施用的大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逐渐降低,而损失的氮素大部分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硝态氮不断增加,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和水产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随着使用价值降低,水处理的成本提高,甚至会威胁人类的健康[5、6]。因此,了解作物的氮素状况和诊断养分的丰缺程度,据此来指导我们合理施肥,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既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在保护环境上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氮素营养及诊断方法做出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1氮素的营养功能及吸收 氮素的营养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蛋白质的重要组分;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叶绿素的组分元素;还是许多酶的组分,例如张洋等[7]研究得出:不施氮处理,子粒产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叶水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施氮后明显提高。 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低浓度的亚硝酸盐也能被植物吸收,但浓度较高时则对植物有害。由于亚硝酸盐在土壤中的数量很少,无实际意义。某些可溶性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和尿素,也能被植物所吸收,但数量有限,在旱地农田中,硝态氮是作物的主要氮源。由于土壤这种的铵态氮经硝化作用可转变为硝态氮。所以作物吸收的NO3--N常多于NH4+-N[2]。 2作物缺氮症状和供氮过多的危害 2.1作物缺氮表现 当作物叶片出现淡绿色和黄色时,即表示作物有可能缺氮。作物缺氮时,由于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蛋白质和酶的数量下降。同时,因叶绿体结构遭破坏,叶绿素合成减少而使叶片变黄。与此同时,作物光和作用下降,光和产量不足,这些变化使植物生长过程延缓。 在苗期:由于作物细胞分裂减慢,苗期植株生长受阻而显得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植物则表现为分枝少。到了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粒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由于许多作物在缺氮时,自身能把衰老的叶片中的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氮素并运往新生叶片中供利用。这表明氮素是可以再利用的元素,故缺氮时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发黄,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例如水稻缺氮时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黄叶从叶尖开始至中脉,再扩展到全部叶片,稻穗短小,提早成熟。但在缺氮不是分严重时,一般结实良好,谷草比提高,成熟提早,抗病能力增强,体内物质运输正常,熟色良好,常表现青秆黄熟。 2.2氮素过多表现 供应充足的氮素能促使植物叶片和茎加快生长,然而必须有适量的磷钾和其他必需元素的存在,否则氮素再多也是不可能增产的。供应过多常常到组织作物贪青晚熟。在某些无霜期短的地区作物因氮素过多造成生长期延长,而遭受早霜的严重危害。因为大量供应氮素常使细胞的整张过大,细胞壁薄,细胞多汁,植株柔软,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袭。此外,过多的氮素还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这些都将影响作物的产品品质,氮素供应过多还会使谷类作物叶片肥大,相互遮阴,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茎秆柔弱,容易倒伏减产。 例如水稻氮过剩后表现为:叶面积增大,绿色增浓,水分含量增加,营养生长繁茂;碳水化合物被大量消耗形成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等减少,稻体机械组织削弱,导致茎秆软弱,抗逆能力降低,易招病虫危害和贪青倒伏等;抽穗后稻株含氮量高于1%~1、%,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转运,导致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含氮率越高,不良影响越大。如遇长期阴雨,氮过量的害处就更大,后期稻瘟病、纹枯病等的严重发生和此密切相关[8]。谢芳等[9]从水稻高效施肥的角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时,水稻吸收及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