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武周建国称“大汉”(投沧桑杂志).docVIP

刘武周建国称“大汉”(投沧桑杂志).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武周建国称“大汉”(投沧桑杂志).doc

PAGE  PAGE 9 刘武周建国称“大汉” ——《郭静墓志》浅析 高海 李柱 杜启贵 摘 要 刘武周在马邑建国称帝,本来应有国号和年号,但所有历史文献中,只记年号“天兴”,而未载国号。刘武周建国有无国号成千古之谜。现今,在刘武周家乡朔州市朔城区西南《郭静墓志》出土,这一谜团才被解开。 关键词 郭静墓志 刘武周建国称帝 大汉 天兴 历代凡建国称帝者,均有国号,几乎无一例外,刘武周于隋大业十三年(617)起义后,在其籍马邑(今朔州市朔城区古城)建国称帝。本来应有国号和年号。为什么史书中只记载刘武周的年号“天兴”,而未记载国号呢? 原来《新唐书》和《旧唐书》,其依据均是唐初温大雅所著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山西祁县人)是李渊的记室(相当于秘书),他站在唐朝的立场上,认为刘武周是敌人,是“贼帅”,当然要尽量贬低。记载中只有年号,未载国号,应不是疏忽,而是有意贬低加以抹杀的。故此,历史资料中找不到刘武周国号,刘武周有无国号成为千古之谜,直至现今在刘武周家乡朔州市朔城区西南《郭静墓志》的出土,谜团当被解开。 一、《郭静墓志》的出土 近年来,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地考古专家随同国家和省里的考古队几经考古发掘,结合全国的几次文物普查资料,证实今朔城区老城只是秦代马邑县和北齐朔州城的东南一隅。在秦马邑和北齐朔州的四周,发现了战国迄今的墓葬无数,出土唐代墓志就近20方,其中就有《郭静墓志》。 2011年春,在马邑古城西南方向1.5公里处建筑工地,出土初唐墓志一方。古董商发现时志盖已失,但墓志保存完好,现为朔城区私人藏品。墓志拓片由朔城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征得。 墓志青石质,正方形,边长47厘米,厚11厘米。志文楷书,竖刻17行,满行17字,凡282字,其中异体不规范者48字。志首刻“大汉故上开府仪同三司郭君墓志”(以下称《郭静墓志》)。志文略述志主人郭静五代人所任官职及行事,无书丹、刻石人。其书法宗法魏碑,然已有唐楷笔意,结构严谨,章法工稳,刻工亦称精到。现将全文释为简体字并标点抄录如下: 大汉故上开府??同三司郭君墓志 公讳静,字真洪,太原文水人也。秉德经哲,弘教周王;直道正辞,敦风汉代。承家于郭,因而命氏。曾祖珍,并州刺史。祖度,西河太守。西河分竹,既同吴起;并州牧民,无惭郭伋。父檦,本郡功曹,养素丘园,从(官)乡里。公幼禀廷训,世载家风,孝实天经,言为士则。加以气雄漠北,勇冠三军;多才多艺,立功立事。大汉应运,以德命官,授上开府仪同三司,用彰勋迹。而年龄已暮,遘疾弥留。天兴四年六月五日薨于私第,春秋七十有四。其世子士文,位极人臣,功被夷夏。号慕哀毁,攀援靡及。即以其月十七日葬于朔州西南三里高原胜地。其铭曰: 王者师臣,虢叔其人。林宗標榜,克赞彝伦。 西河出守,并州牧民。吏不敢犯,政若有神。 德唯世载,人实英威。逝川既往,魂兮不归。 坟荒草宿,树拱风飞。哀哀嗣子,疑慕何追。 附:拓片 二、《郭静墓志》浅析 1.“朔州西南三里高原胜地”浅析 刘武周于隋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初七,杀马邑郡太守王仁恭起事,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就于当年在马邑称帝,直至唐武德三年(620)失败,投奔突厥后被杀身死。期间之马邑,是隋之马邑郡郡治,刘武周之国都。墓志中为什么称“朔州西南三里”呢? 原来,秦代筑马邑城后,北齐在马邑城旧址上建为朔州,城垣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600米,面积2.88平方公里,俗称古城。北周设为朔州总管府,直至隋大业元年(605)废朔州总管府,大业二年(606)改朔州为代郡,大业三年(607)又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元年(618),下令改郡为州。其时,马邑郡在刘武周控制下,虽未改为朔州。但当时依惯称,仍为朔州。刘武周之皇城即今朔州古城,城西南之高原胜地,即是皇城外的理想墓地。 2.“大汉”浅析 墓志之首冠以“大汉”,然而两汉建国并未发现称“大”。目前所见墓志称某某大朝者,似始于北朝魏早期之“大代”,后称“大魏”。此风一开,历朝因之,大齐、大周、大隋、大唐、大宋、大辽……直至大清。波及邻国,直至今日之大韩民国,大日本国等。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国一度称汉,史称前赵;巴氐人李雄于304年与刘渊同时建国称汉,存在了40余年,今称成汉。这两个汉朝当时是否称“大”,不得而知。《郭静墓志》书法已是隋唐风格,较十六国时期进步,显然要晚于这一时间段。 五代十国时期的上蔡(一说彭城)人刘,造字自命其名,于917年建立汉朝,存在了54年被宋所灭,史称南汉。祖上是沙陀人的刘知远于947年建立汉朝,950年为后周郭威所灭,史称后汉。刘知远之弟刘崇于951年建立汉朝,传两帝,28年后亦为宋所灭,史称北汉。这三个汉朝的创建者都姓刘,当时或许都自称“大汉”。《郭静墓志》书法虽启唐风,但尚存魏碑书体遗意,应早于这一时期。 刘字作为姓氏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