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件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规范及模板新
注意: 文中字体自动生成,不得重新选择。 阅读后,请删除此文本框内及此部分内容。
软件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及模板
1、基本要求
纸 型:A4纸;
页边距:上3cm,下3cm,左3.5cm、右2cm;
页 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字 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行 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
页 码:居中、五号、底部,正文起始页为1;
奇数页页眉:居中、宋体,五号,“吉林化工学院软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偶数页页眉:居中、宋体,五号,软件课程设计题目。
2、具体格式要求
(1) 目录
标题“目录”(黑体、小三、居中);
章标题、节标题、页码(小四、宋体)。
注:目录可以通过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
(2) 论文正文
①章标题(黑体、小三、居左);
②节标题(黑体、四号、居左);
③级标题(黑体、小四、居左);
④正文(宋体、小四、多倍行距 1.25、段前、段后均为0行)。
注:
①章标题、节标题、级标题的格式已在论文模版中设置好,请不要修改其格式,直接输入标题,然后在目录区自动更新就可;
②标题分为章标题、节标题、级标题,不要再新加其它标题,正文内容确实要再细分的话,采用分层的格式,最多再加两层(参见以下例1);
③粘贴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功能,请在粘贴后,手动按以上要求调整正文内容格式;
④正文内容遇到章标题时,一定要重新分页;
⑤正文内容不得有空页;
⑥正文内容除每章结束时可以有空行外,其它地方原则上不能有空行。由于图表放置造成的空行,请调整文字的位置填充空行(参见以下例2);
级标题
例1:正文内容分层
1.2.2无线通信技术
第一层
下面着重介绍无线通信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的三种技术,即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1) 移动通信
第二层
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包括人)与固定体之间及移动体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传递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第一、二、三代通信技术。
①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小区制蜂窝系统,……??是面向语音技术的模拟移动通信技术。
②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是在80年代后期,用数字传输方式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业务,90年代中期得到了全面应用,是当前语音通信中比较完善的移动通信技术。
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于2001年在一些国家开始投入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3G系统是CDMA2000、WCDMA和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TD-SCDMA。
例2:调整文字填充空行
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包括人)与固定体之间及移动体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传递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第一、二、三代通信技术。
①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小区制蜂窝系统,……,是面向语音技术的模拟移动通信技术。
②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是在80年代后期,用数字传输方式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业务,90年代中期得到了全面应用,是当前语音通信中比较完善的移动通信技术。
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于2001年在一些国家开始投入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3G系统是CDMA2000、WCDMA和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TD-SCDMA。
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发展,是随航天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通信方式。卫星通信的特点:
① 覆盖面积大,通信的距离远。
② 通信路数多、容量大。
③ 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
④ 运用灵活、适应性强,容易实现多址通信。
随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卫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用途越来越广,一般可分为通信卫星、
图2.5 移动通信
填充空行
、
上页 下页
不能有空行
(3)参考文献
①标题:“参考文献”(黑体、小三、居中);
②参考文献内容(字体为五号、宋体、多倍行距1.25);
③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参见以下例1);
例1:参考文献表示
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序号] 作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1] 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