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ppt

“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用;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3、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含义:;——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3.尊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④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的纪念碑记载了当时的历史事件。;(2010年高考·山东卷28)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理论依据)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民族特色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结合材料);课前练习: 材料一:中加学校理事长彭建华博士为筹建巴西孔子学院,组织一行人对巴西进行访问时说,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吸引着???西人,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播出去。 材料二:中国文化靠着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世界各地都把目光投向中国。我们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汉语走向世界,同时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材料反映了文化多样性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文化的交流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3.文化传播的手段:;;;;;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取之不尽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1.(09安徽卷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010高考·广东卷)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七)文化创新; 3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