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俗文化特质论.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曲艺俗文化特质论

曲艺俗文化特质论 鲍震培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这 部不朽著作中 耗, 也就是 说, 艺 术即意 味着特 殊的劳 动技能, 技便 作出 重要的理论 贡献, 他第一 次提出 俗文学 的概念 是艺, 技艺不分。 和范围, 并指出俗 文学的六个 特质, 即 1. 大众 的; 2. 我们从春秋战国时期对表演 艺术的记载中可以 无名 的集体 的创作; 3. 口 传的; 4. 新鲜的, 但 是粗鄙 发现 一个值得注 意的现 象: 曲 艺滥觞 于 说唱和 的; 5. 想 象 力往 往是 很奔 放的; 6. 勇于 引进 新 的东 俳优讽谏。 是盲人, 俳优多为侏儒, 因为他们身 西。这样从文学的角度概括 俗文学的特征, 奠定了俗 体的某方面残疾, 丧失了体力劳动能力, 从而转向艺 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郑振铎还对俗 文学进行了分 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专门从事艺术生产, 以此为个 类, 其中以讲唱文学所占比例最大, 书 中专题论及了 人生存和服务社会的手段。这种分 工是文化原生态 变文、鼓 子词、诸宫调、散曲、宝卷、弹 词、鼓 词、子弟 的自然激发。古希腊著名行吟诗人 荷马也是一位盲 书等。随着近年来 文学“膨胀”为文化的大潮, 俗文学 歌 手, 他所 吟唱的《荷马史 诗》流传下 来成为 千古不 研究有向俗文化研究拓展的趋势, 笔者有感于 此, 对 朽的篇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 书《左传》即是 俗文 化特质做了 一些探 索, 既 然郑先 生所言 之俗文 史左 丘明的毕生 心血, 它所特 有的文 史结合 的艺术 学以 曲艺为主体, 本文 所探索 的俗文 化特质 亦以曲 手 法直接影响 了司马迁 的伟大 著作《史记》, 这一传 艺的俗文化特质为主旨。我们从艺术 与社会互动的 统??后来的讲史中得到传承。所以 艺术的原生态更 原理出发, 考察曲艺与社会的关系, 作 了几个层面的 多的 是一种脑力 和体力 的劳动 形式, 尤其是 曲艺等 分析: 曲艺 与原生态 文化, 曲艺 与文化心 理, 曲艺与 表演 艺术的创作 有一个 共同的 特点: 劳动数 量和质 区域文化, 曲艺与市民文化。这几个层面由远 及近, 量上的高消耗、高技能。曲艺演员漫长而艰难的基本 由里 至表, 由宏观到 微观, 恰似 一个金字 塔形, 涵盖 功训练是很明显的例证。艺谚云 : 台上一分 钟, 台下 了曲艺的文化特性。 十年功。因 为表演艺术不像书籍、绘画、书法之类, 有 一、曲艺与原生态文化 可以 出售的物质 载体, 曲艺的 物质载 体就是 演员本 抛开现代人的偏见和一切先入为 主的理论去看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