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绣的吴文化特质.doc
PAGE
PAGE 6
论苏绣的吴文化特质
摘 要 苏绣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具有“精细雅洁”的风格特点,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本文首先从苏绣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阐述,然后从吴文化的人文内涵、苏绣的艺术特征和精神特质两方面展开论述。最后结合吴文化与苏绣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苏绣 文化 特质
一、苏绣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东海之滨的太湖平原上,吴地人民开疆拓土、问鼎中原,从此一个崭新的文化类型――吴文化开始发展壮大,惠泽至今。
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是历史上吴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模式化的总集。
今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文物来看,吴文化可推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并与钱塘江南河口河姆渡文化一起作为吴越文化的基石,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吴文化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吴文化的起源和形成离不开吴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耕作与探索,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吴地物质生存模式。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世纪,商代末年周太王之子周太伯和其弟仲雍为避让王位,举族南迁至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建国家,号称勾吴。在先吴文化的基础上,吴文化伴随着吴国的建立、强盛而发展起来。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二、苏绣的吴文化内质
(一)吴文化的人文内涵
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江南自古以“水乡”著称,吴地雨水充沛、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有记载,“吴有三江五湖之利”。长江与太湖这两大水系不断滋润着吴地,孕育了如水的吴地文化。
吴文化是水的文化,潜移默化中吴地人民的性格也被水浸润的柔和而有韧性。吴地人说话温婉斯文、吴侬软语,心态处事柔中带韧,具有水滴石穿般的坚韧品质。
吴文化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江南成为“鱼米之乡”。物质资料的富足,使得吴地人民有更多精力从事精神文化生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吴地坚实的经济基础,影响了吴人尚文崇教的思想观念,吴门才子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智慧的吴人又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路条件,促使吴文化的对外交流,吴人以宽阔的胸怀、开放的姿态,吸收并融合中原文化及周边文化,取其精华,揭示了吴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的多元文化特征。
从三千多年前太伯三让王位的“至德”精神,到宋朝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知足常乐的生活意境,吴文化走过了谦让尚和、智慧灵动的文化初创期。吴文化以先行者的姿态且歌且行,伴随着华夏文明从出生走向成熟,从蛮荒走向繁盛。
(二)苏绣的艺术特征
明代王鏊在《姑苏志》中对苏绣有“精细雅洁,称苏州绣”的评语,由此可见,当时苏绣的风格特点就已形成。其中,“精细”是对苏绣技艺精湛的描述,“雅洁”是对苏绣内蕴品质的肯定。
南宋时期,智慧的吴地人民将苏绣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画绣”,用苏绣特有的艺术语言阐释书画的独特意境,以针作画,巧夺天工。此时苏绣已达到技艺精准,做工细致,形象惟妙惟肖的境地。苏绣在点、线、面针法上的发展又为明朝苏绣“精细雅洁”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苏绣不仅针法细密且技法繁多,其中劈丝技法就是众多苏绣技法之一,丝线劈得越细,绣品越传神。独特的技法再配以达数千种以上的线色,以针代笔、积丝累线,灵活的综合运针,以此充分表现物体质感,逼真传神地将平面绣品呈现出立体生动之感。
近现代以来,苏绣在沈寿、杨守玉等大师的探索努力下,苏绣的表现技法、艺术特色都有了进一步发展。针神沈寿运用独创的仿真绣法,按人物面部肌肉的纹理用针,按其明暗面用色,创出了被张謇誉为“精绝为世所未有”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并获国际大奖。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打破固定刺绣模式,在传统技法上改变原有规整的针法,以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交叉线条,分层加色的新法来呈现苏绣“精细雅洁”的艺术韵味。
(三)苏绣的精神特质
苏绣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精神文化史,苏绣的精神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吴地精神和人文精神。苏绣“精细雅洁”的艺术特征就是对苏绣精神特质的最好注释。
江苏高邮天山二号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图案似马王堆出土的“长寿绣”,有穗云纹、豆荚纹、金钟花纹,线条如行云流水、飞针走线,苏绣这种集写意变形与写实于一体的图案形式,形象生动、意境深邃,给人以如湖水般柔和、舒适的美感。
苏绣发源于长江流域,成长在太湖湖畔,苏绣的精神特质直接和吴地精美、细腻、雅致、纯洁的艺术精神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精致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XX银行_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断应急预案管理办法.doc VIP
-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PPT: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附文稿).pptx VIP
- 绍兴续志1994—2005湖塘街道资料长篇.doc
- 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二课.pptx VIP
- ISO8502-3喷砂后钢板表面灰尘清洁度标准.pdf
- 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9AReading &Task中文翻译口语材料.docx VIP
-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pptx VIP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自主综合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题(Starter Units 1-Units4)(含答案).docx VIP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招聘条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