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潜力调查与评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潜力调查与评价

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 ;一、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一)什么是土地整理潜力?;1.农用地整理潜力特点: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其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及乡镇企业实行综合整理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如畜禽饲养地、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晒谷场等用地)的整理潜力。 ;来源:调整农村用地结构,如归并零星地块、平整土地,农村道路、渠道等综合治理、中低产农用地的综合改造、集中村庄及乡村企业用地、搬迁和内部改造,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等。 ;遂宁市土地开发整理近期实施规划(2005 — 2010年);2、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主要是结合中心村建设,对搬迁后的废旧宅基,四旁地进行整治复耕,可增加耕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我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废旧空房多,一户多宅现象普遍;二是农户建房占地面积大。上述问题造成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已超过国家《村镇规划标准》的人均用地指标上限120平方米/人的要求。从我市的农村人口变化来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将逐步向城镇转移,其转移速度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农村人口呈递减趋势。人均用地标准的下降,人口的减少,配合农地整理将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大有潜力可挖。2003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为3.7291万公顷(折55.9363万亩),预计201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为7458公顷(折11.187万亩),经过近几年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践,可新增耕地面积为4206公顷(折63088亩)。 ;3、其它农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其他农用地整理主要是对水毁耕地、废弃水利设施用地、水库库尾地、废弃农村道路、废弃鱼塘、废弃园地、荒草地等进行整理,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预计到2010年全市有可整理的其他农地为7005公顷(折10.5079万亩),全部整理可新增耕地3503公顷(折5.2545万亩)。 ;2.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在城镇规划区域内对经过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城镇土地利用布局按城镇发展的规律和新时期城镇发展而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增加的建设用地面积。 包括:商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如军事设施用地、使领馆用地、宗教用地、监教场所用地等)的整理潜力。;;;;;;;;;;;;;;(二)调查因素有哪些?;;农用地整理潜力因素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因素 废弃地复垦潜力因素 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因素;*;;;;;;;;1.农用地参评因素选择的依据 (1)应对农用地土壤的适宜性和生产力有比较大的影响,且在评价区域内有较明显的变异。如山地丘陵区的坡度、干旱区的水分条件。 (2)应选择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因素作参评因素,以便使调查与评价结果和资料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一般,大多数土壤因素的性质比较稳定,如母质、土层厚度、机械组成、土地构型等;而土壤中速效养分、有机质的含量、水分等及某些社会因素,如生产管理水平、农作物产量等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其性质比较不稳定。;(3)选择具有地区特点的参评因素。如在湿润的南方,排水条件是重要的参评因素,而盐碱化程度显然不能纳入调查的参评因素;在干旱的北方,水源的保证度是重要的参评因素。 (4)从一些材料中收集参评因素的原始资料:如农业区划成果资料(包括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及各分项区划报告和图件),土壤普查成果资料(县市的土壤志,县、村、乡级土壤分布图等),各种统计资料(年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农业统计资料等)。 (5)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和专业工作者了解土地利用历史和现状,从中选择参评因素。 ;2.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因素表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培植壮大特色产业 (2011年2月 日) 东港区陈疃镇党委、政府 ?陈疃镇是全市的重要水源地保护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环库保护、拥库发展”的思路,在切实做好水源地保护的前提下,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蓝莓、绿茶等高效型生态化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镇累计流转土地1.3万亩,共发展和落实有机蓝莓9600亩、茶叶34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5.4%,被评为荣获“全省名优特经济林蓝莓之乡”、“全省环境优美乡镇”。 ;2005年引进沃林果业公司在西尚沟村进行试点,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蓝莓产业,使原来的山岭地从每亩年收入不到400元提高到20多万元,吸纳600多名周边村民成为基地产业工人,年增收入1000多万元,在全镇上下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产业通过龙头来带动。先后引进青岛沃林、河北大森、日本博康等7家企业,投资1.6亿元发展蓝莓生产基地10个、涉及群众5000余户,所产蓝莓顺利通过中国和欧盟、日本等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