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褒禅山记笔记和资料卷
PAGE
PAGE 12
《游褒禅山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政治家、文学家。公元1054年(仁宗至和元年),王安石三十四岁,在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任通判,辞职回家探亲,归途中游览了位于安徽含山县北、风景秀丽的褒禅山。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二、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也有人将其分为四类:记游,记述见闻感受,以优美的文笔抒发情感,如《小石潭记》;记事,通过记叙完整的事件来抒情议论,有真实也有虚构,如《桃花源记》;记亭台楼阁,对著名建筑物本身的介绍,如《岳阳楼记》;记物,记录描绘一件物品,如《核舟记》。本文属游记,但又不同于一般纯粹的写景状物的游记。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本朝人尚理”,本文也就有如宋诗有议论化倾向一样,是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褒禅山位于安徽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含山县志》:“褒禅山旧名华山,以唐贞观慧褒禅师得今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见之,又有龙洞、罗汉洞与龙女泉、白龟泉,山腰有一小塔,与大塔相望。”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
【背景知识】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三、注音
褒禅山(bāo chán) 华山(huà) 始舍于其址(shè) 庐冢(zhǒng) 有碑仆道(pū) 盖音谬也(miù) 窈然(yǎo) 咎其欲出者(jiù)
好游者(hào) 夫夷以近(fú) 昏惑(huò) 萧君圭(guī)
孰能讥之(shú) 无物以相之(xiàng) 王回深父(fǔ)
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实”之“华(huá )”者
四、三行对译
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