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杰出人物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杰出人物赏析

周公旦 周公据说曾辅助武王克殷军事行动。武王克殷之后,分商都畿地区为邶、鄘、卫三国,设三监督察治理。武王克殷三年后逝世,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辅佐其子周成王。 文王三子管叔鲜乃周公旦之兄长,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武王逝世后则依次当由管叔继承王位,然而周公旦却把他与五弟蔡叔度派到商畿地区(一说七弟霍叔处亦被派到商地),于是管叔、蔡叔联合商族残余势力与徐国、奄国等东夷外族(《史记·管蔡世家》载联合帝辛之子武庚),合兵勤王,在商畿地区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说“公将不利于孺子[参 1]”、“天降割于我家……有大艰于西土[参 2]”,周都镐京位于殷之西,诅咒西方周国要有大难降临。 周公出师东征,三年后平叛,正法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人,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俗称“周公东征”。 周公在战后,建造了成周雒邑,称为“东都”,以便管制殷朝顽军。《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如《金縢》、《无逸》等。周公对易经创作也有贡献。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周公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周孔”。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1]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3]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打击门阀贵族:武则天打击门阀贵族,终结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促进经济发展:在建言十二年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后,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稳定边疆形势: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了军镇,常驻军队,推广屯田做法。 推动文化发展:重视科举,大开志科。用人不看门第,而是看是否有政治才能。这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读书人的热情。 总评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