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节铝金属材料教案4(鲁科版).doc
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教案(鲁科版)
【专题放送】
有关Al(OH)3的反应图像
项目图象离子方程式NH3·H2O滴入AlCl3溶液中Al3++3NH3·H2O= Al(OH)3↓+3NH4+
CO2通入NaAl[(OH)4]溶液中
Al[(OH)4]-+CO2= Al(OH)3↓+HCO3-
2 Al[(OH)4]-+CO2=2 Al(OH)3↓+CO32-+H2O
NaOH滴入AlCl3溶液中Al3++3OH-= Al(OH)3↓
Al(OH)3+OH-=Al[(OH)4]-
AlCl3滴入NaOH溶液中Al3++4OH-=Al[(OH)4]-
3 Al[(OH)4]-+Al3+=4 Al(OH)3↓
HCl滴入Na Al[(OH)4]溶液中Al[(OH)4]-+H+= Al(OH)3↓+H2O
Al(OH)3+3H+=Al3++3H2O
Na Al[(OH)4]溶液滴入HCl中AlO2-+4H+=Al3++2H2O
Al3++3 Al[(OH)4]-=4 Al(OH)3↓
▲ 多彩化学漫步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型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高达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建国后,于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
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问题:1.青铜属于 (填物质类别),司母戊鼎表面有部分绿色物质,其成分为 。
2.司母戊鼎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合金,Cu2(OH)2CO3 (2)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考题1](2006江苏春季理综-10)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A.MgSO4 B.Na[Na(OH)4] C.AlCl3 D.FeCl3
研析:在MgSO4中加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氢氧化镁不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不会出现“后沉淀逐渐溶解”的现象,A错误;Na[Na(OH)4]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B错误;在AlCl3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氢氧化铝又重新溶解生成Na[Na(OH)4],C正确;在FeCl3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也不会出现“后沉淀逐渐溶解”的现象,D错误。
答案:C。
考向指南: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具有与其它金属不同的性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同时,铝及其化合物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这也决定了其在高考中的地位。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者计算题,可以频繁的见到铝及其化合物的身影。在理综化学题目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该题及下面的题目同时出现在2006年春季高考江苏理综试卷中,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考题2] (2006江苏春季理综-31)把铁、铝混合物1.1g溶于200mL 5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研析:(1)消耗HCl的物质的量:0.2L×5mol/L-0.2L×4.6mol/L=0.08mol
(2)设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Al——3HCl Fe——2HCl
x 3x y 2y
27g/mol×x+56g/mol×y=1.1g;3x+2y=0.08mol
得 x=0.02mol y=0.01mol
答案:(1)0.08mol (2)0.02mol、0.01mol
方法导引: 该题以铁、铝与盐酸的反应为线索考查有关物质的量浓度以及混合物的运算。这两种计算都是高中化学计算的重点内容。其中,列方程组是有关混合物的运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