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湾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的研究.pdfVIP

苏家湾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家湾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的研究.pdf

第51 卷第 6 期 ( 总第 359 期 ) 2014 年 12 月出版 Vol .51 , No.6 , Total .No .359 Dec .2014 现 代 隧 道 技 术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苏家湾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的研究 窦继平 1 陈德健 2 ( 1 府谷煤炭铁路专用线建设指挥部 ,府谷 719400 ; 2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 苏家湾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处理措施 及施工工艺的研究 摘 要 文章针对苏家湾隧道发生的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的病害,通过对隧道洞身地质条件的分析,并利用有限 元软件 MIDAS-GTS 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及二次衬砌进行了验算,确定出控制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支护参数;并提 出施工前加强对隧道中线顶部地表的地形地貌调查,完善排水系统、隧道内加强支护系统、适当加大预留变形量,并 加强监控量测等施工工艺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初期支护 变形侵限 处理措施 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U457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582 ( 2014 ) 06-0154-06 修改稿返回日期: 2013-11-27 作者简介: 窦继平( 1963- ),男,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铁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工作, E-mail:doujiping@163.com. DOI: 10.13807/ki.mtt.2014.06.025 1 工程概况 苏家湾隧道位于府谷县苏家湾村南侧,进、出口 处山体陡峻。 隧道起讫里程为: DK24+852~DK25+ 419 ,全长 567 m 。 隧道工程位于黄土高原区的山前 黄土缓坡地带,自然地面呈南高北低的形态,自然坡 度近 20°~45° ,植被覆盖率低,冲沟发育,地形陡峭 (图 1 )。 图 1 隧道洞顶地貌 Fig.1 Landform above the tunnel 隧道洞顶 DK25+070 , DK25+145 和 DK25+255 处有 3 条较大的黄土冲沟,呈南北向贯通整个山体, 沟深壁陡,沟内有许多天然形成的黄土陷穴,隧道施 工期间恰逢雨水集中, 大气降水后大部分水源被存 积在这些黄土陷穴里。 地层调查及钻探资料揭示,上覆为第四系上更 新统风积层 ( Q 3 eol ) 黄土; 下伏为侏罗系中统砂岩 ( J 2 Ms+Ss )、泥质岩( J 2 Ss+Ms )为主。 泥岩具有弱膨胀性(自 由膨胀率 41.5% ),遇水浸泡后膨胀,失水风干后收 缩崩解。 2 隧道变形情况 隧道 DK25+269~ DK25+100 段线路右侧上下 台阶连接板处出现明显纵向裂缝, 个别断面自拱脚 至拱顶出现半侧环向裂缝,裂缝未贯穿全环。在降雨 的影响下,结构变形加大,上下台阶连接板处钢架受 压弯曲,向隧道中线方向出现鼓包,初期支护侵入二 次衬砌限界, 并在个别处下台阶初期支护与岩壁脱 离,呈开口状向隧道中线倾斜。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段落较长, 尤其以 DK25+ 115~ DK25+220 范围变形最大,局部段落变形侵限达 到 35cm 。 通过对 DK25+150 和 DK25+180 断面的监 控量测,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情况如图 2 ,图 3 所示。 3 隧道变形原因分析 154 Vol .51 , No.6 , Total .No .359 Dec .2014 现 代 隧 道 技 术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苏家湾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的研究 第 51 卷第 6 期 ( 总第 359 期 ) 2014 年 12 月出版 图 2 DK25+150 初期支护变形断面示意 Fig.2 Deformation profile of the primary support at DK25+150 图 3 DK25+180 初期支护变形断面示意 Fig.3 Deformation profile of the primary support at DK25+180 ( 1 ) 自然因素 在隧道地表天然分布了 3 条较大型的冲沟,沟 深壁陡,沟内形成许多黄土陷穴;隧道施工期间恰逢 雨季,部分地表水存积于黄土陷穴里;隧道变形地段 洞顶地层以砂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 层受施工爆破及开挖扰动影响, 下渗量和下渗速率 会增加, 地下水下渗量加大是导致初期支护变形的 诱因之一。 ( 2 ) 地质因素 隧道洞身地层以泥岩为主, 砂岩主要分布于拱 部,泥岩具有弱膨胀性,在地下水干、湿交替影响下, 导致岩体发生反复的膨胀、崩解,强度降低,促使局 部围岩变形增大, 是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主要 原因。 从变形规律分析,右侧纵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