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理论基础选编
第二章 磁法勘探;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什么是磁法勘探?;磁法勘探的应用;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磁场、磁场强度及其单位;●;2、磁场强度(T)的单位
在CGSM单位制(高斯制:即“绝对”厘米克秒单位制,即绝对电磁单位制)中:通常以奥斯特表示,简写为“奥”或“Oe”,指单位正磁荷在磁源磁场中某一点所受的力为1dyn,则该点的磁场强度即为1Oe。更小的单位用“伽马”(γ)
1Oe=105 γ
但由于在空气、真空、水及大部分沉积岩中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单位在量纲和数值上一致,故常用磁感应强度单位(特斯拉“T”)表示磁场强度,较小的单位为“纳特”:nT, 1T=10-9nT,
且:
1nT=1 γ;(三)磁偶极子
设有一条形磁铁,长为2l,计算在两极连线延长线上,距离磁铁中心rcm的A点的磁场强度。由库仑定律:
当rl时,;二、地磁场、地磁要素、地磁图、地磁场随空间及时间的变化;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分别为:;由图可见各分量间的关系为:
X=H·cos(D) Y=H·sin(D) tgD=Y/X
Z=T·sin(I) H= T·cos(I) tgI=Z/H
H2=X2+Y2 T2=X2+Y2+Z2
地磁绝对测量中,通常测定 I、D、H 三要素的绝对值;
磁法勘探则是测定Z 或T 的相对值。;(三)地磁图;1、总磁场强度(T)等值线图;2、垂直强度(Z)等值线图;3、水平强度(H)等值线图;4、等倾(I)线图;5、等偏(D)线图; 存在地球周围的具有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为地磁场;2、地磁场的空间变化
在我国:I、T、Z、H等值线图基本与纬度线平行,其最大变化梯度方向为磁子午线方向。
T、Z、H向北变化率分别为:26~27nT/km,20~21nT/km,-3~-4nT/km。
T、Z、H向上变化率分别为:-20~-26nT/km,-20~-23nT/km,-13~-15nT/km。;3、地磁场的时间变化
(1)长期变化
基本磁场随时间缓慢地长期变化,变化周期为数百年,对小范围磁法勘探无影响。
(2)短期变化
①日变:变化区间约为10~100nT。如右图所示。
②磁暴:磁场的突然性、不规则变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效应,可延续数小时或数天。按强度可分为中强、中烈、和强烈三级。它们的形成与太阳粒子流有关。;三、磁异常(Ta);四、物质的磁化、磁化强度和磁化率、岩石的磁性;(二)磁化强度与磁化率
——表示物体被磁化的程度。
1、磁矩
表示磁体整体体积磁性的一个物理量(磁矩的方向由S极指向N极)。;3、面磁荷密度(σ)与磁化强度(M)的关系
含义:磁体单位面积的磁荷量称为面磁荷密度。
关系:设一圆柱高2L,顶、底面积为S,两端分别分布磁荷量+Qm,-Qm,其磁化强度M=m/V=2LQm/2LS,则:M=Qm/S= σ,说明垂直柱体顶面的磁化强度M与σ是相等的。一般情况下, σ在数值上等于M在磁性表面外法向的投影分量,即: σ =Msinα=Mn。;4、感应磁化强度(Mi)与剩余磁化强度(Mr)
感应磁化强度:原来无磁性的物体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具有了磁性,这时它的磁化强度称为感应磁化强度。
剩余磁化强度:有些磁性物质的磁性与外磁场无关,是古地磁作用后保存下来的磁化强度,被称为剩余磁化强度。
总磁化强度M= Mi+ Mr;1、矿物的磁性;(3)铁磁性
具有极强的磁化率。一般为10~10-2SI(k)。
常见矿物有:磁铁矿、钛磁铁矿、磁赤铁矿、磁黄铁矿等。
岩石的磁性主要由这一类矿物来决定。;(4)居里点
铁磁性物质当温度升到一定值后可转变为顺磁性,反之亦然。对于某种铁磁性物质,当升温到一定值后,磁化率突然消失,则这个消失点的温度值,称为居里点。
说明:
对于具有居里点的铁磁性物质,当温度下降到居里点以下时,磁化率又会不同程度的恢复,基本恢复者称为可逆型,恢复较差者称为不可逆型。;2、岩石的磁性
(1)火成岩磁性>变质岩磁性>沉积岩磁性
(2)火成岩
① 由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磁性由弱→强。
②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其磁性不同,喷出岩磁性>侵入岩磁性;
③不同时代的同一成分火成岩其磁性不同,年代新的磁性>年代老的磁性;
④同一成分岩体的不同岩相带磁性不同,由边缘相→过渡相→中心相,磁性由强→弱;
⑤具有明显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