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

PAGE  PAGE 11 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夹层和弱势群体,虽然现有的补偿机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制度保障,但是由于补偿机制的弊端,他们仍在不可避免的被整个社会不断边缘化。如何有效地避免这一群体被飞速发展的社会甩出历史的主流,是我们现代化研究中不可小觑的问题。马恩关于土地与农民问题的论述尽管已经时移世易,但是其中蕴含的实践辩证法以及科学管理等合理思想仍然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芒,不失为指导我们当下行为的理论指南,文章将着重从这一角度着手探讨该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失地补偿;可持续发展;管理   一、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因素也是不可小觑的问题。在此本文将研究失地农民这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城镇化的大潮中丧失了唯一可依附的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成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农民,这个群体丧失了农民的身份标签,容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居民,他们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边缘群体,聚在他们身上的困惑苦闷也正是现代化进程中整个社会的困惑。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耕文明为文明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中,农民和土地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基础因素。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管子》认为“地者,万物之本源”土地是社会财富的来源,也是关系到民心所向和政局安稳的核心要素。毛泽东同志1936年在延安会见斯诺时曾经指出“谁赢得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把土地作为农民的核心资源,把农民作为中国革命力量的核心要素可谓是把握到了中国发展的命脉。对于土地与农民问题的论述可以毫不费力的从马恩经典文献中找到若干,现在我们仅选其中较为重要的做一番考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劳动力和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马克思对土地资源的肯定实际上首先就是对土地创造价值的肯定。因为社会财富首先是土地,而劳动力又难以排除农民,农民基于土地而生产的粮食毕竟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创造新的劳动力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探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时着重考察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并对小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而马克思当时所谈论的小农和我们今天的农民有相当的共同性,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因为他们基本上都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都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基本是自给自足或部分自给自足;彼此间都是分散的,联系性较差。因此研究马克思对小农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今天形成合理的对农态度。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彼此之间只保持地域联系,而缺乏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小农经济的这种分散性使得这一阶层普遍失去了话语权,集体性失语的后果就是,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的利益,不能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个群体迫切的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政府权威来代替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至于这个权威能不能真正地代表他们,小农们则除了盲目的信任之外毫无办法。对于这样一个可悲的群体的命运,恩格斯认为“不可挽回的走向灭亡”是他们唯一的将来。这种预测如同历史的魔咒一样在今天重蹈覆辙了,如今的失地农民如同恩格斯预言的“小农”一样,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而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解体、消亡。当然这种灭亡不是生命的消亡,而是这个群体不断市民化而后终归于市民阶级的一个过程。马恩无疑在一百多年前就准确的预测了失地农民无可复归的宿命,这一宿命是伴随着资本的推广和城市的扩张而开始的,并在整个社会的城镇化中愈演愈烈。   但是与我们当代的非法征地、暴力拆迁、暗箱造作的卑鄙无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恩认为无产阶级不能采取直接消灭小农的手段,不能依靠政治权力强迫农民让地。“我们绝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如何给失地农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不仅关涉农民的利益更关涉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失地的农民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人,如何实现未来的发展恐怕更多的还要依赖政府和社会的努力。马恩当时也已经预见到了资本为了增值而将各小块土地结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经营将会带来劳动力的剩余这一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恩格斯提出了解决途径“或是从邻近的大田庄另拨一些田地给农民合作社支配,或是给这些农民以资金和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尽可能并且主要是供自己使用”。虽然这一措施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过于简单化了,但是恩格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提出了多元化的解决路径,一方面“调拨土地”维持了农民原有的生活生产方式可谓是最保守稳定的措施;另一方面“货币补偿”是保障失地农民短时间内维持生产生活的有效措施;此外“提供就业机会”是促进失地农民长远发展的得力措施。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机制将是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即使在今天也是值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