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发古”教案(人民版选修1).docVIP

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发古”教案(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发古”教案(人民版选修1).doc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发古” 教案(人民版选修1) 课程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的性质问题; 教学难点 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情境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候争霸,虽然泰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泰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当时泰国面临哪些机遇能够最终完成统一? 一、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变革时代 1、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 2、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3、大变革: ⑴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 ⑵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李悝变法,之后楚国吴起变法。 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 ①表现:儒道法墨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B.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反映平民阶层利益。 C.法家:“以法为本”,主张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②意义:形成中???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二、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 (一)历史背景: 1、大动荡大变革是变法的有利外部条件 ⑴诸侯争霸的推动:各国面临政治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⑵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首先魏国李悝变法,之后楚国吴起变法。 ⑶百家争鸣的推动: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 2、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 ⑴必要性:时代的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⑵可能性: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 ①秦献公: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由雍迁都栎阳;允许事业活动。 ②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吸引有志之士。 3、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⑴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劝说他“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变法要坚决果断。 ⑵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赏识。 ⑶立信:南门徒木,取信于民;并打击破坏新法的人。 4、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二)变法的中心、目的和性质: 1、人物:秦孝公,商鞅(官职左庶长)。 2、中心:“农战”和“法治”。 3、性质: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4、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三)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 第一阶段:公元前356年 措 施内 容作 用成效实行什伍 连坐制度什五:五家为一伍, 十家为一什。 连坐:一家犯法 余家告发,否则同罪。加强管理, 有效行使 政府权力新法推行 几年后, 逐渐成效, 秦国对外 战争不断 胜利。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①收粮多织布帛多免除赋税徭役。 ②凡从事工商业或懒惰而至穷的,要受到惩罚。 ③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百姓来秦垦荒。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奖励军功 按军功赏赐①按功受爵,制定20级爵,即“军功爵” 没有军功不再受爵。 ②对聚众乡里私斗 的人按罪处罚。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第二阶段:公元前350年 措 施内 容作 用废井田 开阡陌废井田制度, 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承认土地私有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提高生产积极性。废分封 行县制①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县辖若干乡镇。 ②县设令 (县令),丞 (副县令),尉(军事) ③在新兼并地区设郡,郡守负责郡政。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流传至今的“商鞅方升”。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塞私门之请” 移风易俗①禁止私下请客行贿,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②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 ③有20男则分户的“分异”令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刺激小农生产的积极性。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士,想要做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