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膜蒸馏-李伟选编
膜蒸馏实验
班级:应化产11301 序号:07 姓名:李伟
一 实验目的
ⅰ.认识和理解膜蒸馏的工作原理。
ⅱ.测定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direct contact membrane distillation)的跨膜通量和膜蒸馏系数,并认识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ⅲ.测定真空膜蒸馏(VMD,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的跨膜通量和传热系数,并认识其随流量的变化规律。
ⅳ.学会物性数据的查阅、计算方法,了解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二 实验原理
本装置采用疏水膜,在平面膜组件中进行DCMD和VMD实验。在DCMD实验中,于不同温度下测定跨膜通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膜蒸馏系数;在VMD实验中,于不同流量下测定跨膜通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膜组件的传热系数。本实验引入了计算机在线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加快了数据记录与处理速度。
(1)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实验原理
膜蒸馏技术是膜技术与常规蒸馏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利用挥发性组分在膜两侧的蒸差实现该组分的跨膜传质。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原理如图6-1所示。温度不同的两股水流分别与膜两侧直接接触,形成膜表面的热侧与冷侧。热侧表面的水蒸气分压高于其在冷侧表面之值,在此压差的作用下,水蒸气分子发生跨膜传质现象,到达冷侧表面,并在此冷凝。这样,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热侧料液质量的变化量得到DCMD的跨膜传质速率N(跨膜通量)。
膜通量是指膜蒸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蒸发掉的水的质量。膜蒸馏实验过程中,由于水透过膜的蒸发作用,热水槽中的贮水量随时间减少(实验装置中是将热水槽位于电子天平上的),即电子天平的示数减少。实验中,当温度稳定一段时间后,启动秒表,同时读取并记录此时天平示数(单位:);经过~,停秒表,同时读取并记录此时天平示数和秒表走过的时间。
膜通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6-1)
其中为实验所用膜的有效面积,此置A=0.005m2;膜通量的单位为g/(m2· s)。
一般认为跨膜通量与膜两表面处的蒸汽压差成正比:
(6-2)
其中C称为膜蒸馏系数,它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升高。pfm和ppm分别为热测和冷侧膜表面处的蒸汽压,其值可根据该处的温度用安托万因方程计算。
流体流过国体表面时,如果两者的温度不同,会在流体主体与固体表面之间形成温度边界层。DCMD过程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即热侧膜表面处流体温度低于热侧主体温度、冷侧膜表面处流体温度高于冷侧主体温度,这种现象称为“温度极化”。显然,温度极化现象的存在使膜两侧的实际蒸汽压差低于按主体温度计算的蒸汽压差,这种现象越严重,则跨膜传质的推动力越小,传质速率越低。温度极化现象的严重程度用温度极化系数(TPC)的大小衡量,其定义式如下:
(6-3)
其中tfm和tpm分别为流体在热侧和冷侧膜表面的温度,而tf和tp分别为两种流体主体的温度。因此的物理意义可以了解为:两流体的温差中被直接用于作为膜蒸馏传质推动力的一部分。
由得定义可以看出,欲计算需要先求出和。可以导出定态时DCMD的膜表面温度计算式如下:
(6-4a)
(6-4b)
式中 ─ 热侧流体的相变焓;
─ 膜的厚度;
─ 膜的混合热导率,即膜材料与空气的平均热导率,本装置 之值取;
、─ 分别为膜两侧对流传热系数,本实验中其值采用如下经验关联式(以热侧计算为例)。
热侧流速的计算:
(6-5)
膜组件流道当量直径的计算:
m (6-6)
本装置膜组件流道高度为,膜组件流道宽度为。
热侧雷诺数: (6-7)
热侧普朗特数: (6-8)
热侧努塞尔数: (6-9)
热侧对流传热系数: W/m2·K (6-10)
冷侧流速的计算(方法与热侧相同):略。
(2)真空膜蒸馏的实验原理
真空膜蒸馏的工作原理如图6-2所示。VMD中,在料液(热侧)一侧发生的物理过程与DCM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