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古代文论选读》导论
第一章《中國古代文論史》導論;一、關於文學的本源;(一)源於道;(二)本於心——儒家;2、“文本於心”。書畫理論也極其重視心的作用,如唐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宋郭若虛說:畫是心印。
宋歐陽修在《童心說》一文中說:“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李贄以“真心”釋“童心”,“真心”不僅是指真實不妄之心,而且具有本體的意義了。;二、關於文學創作的構思;1、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變化發展是循環往復的:“反者,道之動”、“歸根曰靜,是曰複命”;他貴柔守靜,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主張。此後,守虛靜,抱元一,便成為老莊玄學思想的一個根本特徵。
2、莊子則發展了老子的虛靜學說,認為它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虛靜必須在“絕學去智”的基礎上方可達到,然而也只有達到虛靜,才能對客觀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認識,進入“大明”境界。;3、儒家吸收和改造道家在認識論上的虛靜學說,荀子論虛靜就不排斥知識學問,他所提出的“虛一而靜”是和他的“勸學”相統一的。陸機、劉勰繼承老莊玄學虛靜想像說,將其移植運用于文學創作領域,在中國文論史上首次揭示了藝術想像、心理活動的奧秘。
陸機《文賦》開篇第一句話“佇中區以玄鑒,頤情志於典墳”,強調了文學創作的根本條件:
一是必須具備虛靜的精神狀態,並以此保證藝術想像的充分展開;
一是必須具備相當的文學辭章素養,以便能達意傳情。陸機談由虛靜而想像說“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鶩八極,心游萬仞”。;4、佛教傳入中國後,道家的虛靜說又和佛教的空靜觀相融合,文學理論批評中有了許多以空靜論創作的說法。如宋代蘇軾在《送參廖師》一詩中說:“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鹹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詩法不相妨,此語當更請。”宋代理學是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道學家論詩也很注重虛靜。
儒道佛三家都強調虛靜,所以中國古代不論是文學創作還是繪畫、書法等藝術創作,均把虛靜視為創作主體修養的最基本條件。;三、關於文學的創作方法——言與意;(一)哲學領域中言不盡意論;(2)老莊所代表的道家主要從本體論出發談言意問題,在道論的前提下論言意。“言”不能盡道。他們看到了語言的作用也指出了語言表達的局限性:一方面主張言者物之粗,言不盡意,要“忘言”;另一方面卻積極地利用語言。這對於在文學創作和理論中去認識言意關係有很大的啟發性。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大道不稱,大辨不言”(《莊子·齊物論》)。
(3)魏晉玄學的言不盡意論主要在《荀粲傳》、《周易例略·明象》、《言盡意論》以及《世說新語》的有關章節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弼的《明象》。;(二)古代文論中言不盡意論;3、陸機對言不盡意的認識是與對創作過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的。
首先,他認為創作是一種創新活動,是“無”中生有,“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其次,陸機著重分析了創作活動中複雜微妙的心理空間、心理活動過程,語言表達的多種要求和限制。再次,陸機從“達變識次”的角度分析創作中“感應之會”的難以把握。針對創作中言不盡意的困惑,陸機最後感歎到文學創作“雖此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4、劉勰和陸機一樣是從對創作過程的分析中論述言不盡意。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談到言不盡意。他從言意及它們相互間的關係來談言不盡意,首先,“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其次,在創作過程中文學胚胎的形成和降生經過“意受於思,言受於意”的承遞轉化過程。思——意——言的轉換並不是一一對等的替換,這使言不盡意成為可能,說明言不盡意是文學創作的本性所決定的,它反映了文學創作的特徵。;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在文學創作中“象”的地位和作用尤其突出,文學創作的思維被稱為形象思維,文學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被稱為文學形象。在古代文學創作和理論中非常重視景、物、境,觀物取像是創作的基本方法。
劉勰的《物色》可以算作物象論的代表,同期梁簡文帝《答張纘示集書》、鐘嶸《詩品序》都有相關論述。他們從對創作過程分析中形成的關於言不盡意的基本認識便構成古代文論中言不盡意論的基本點。;(三)言外之意論——言不盡意論的延伸和發展;隋唐以來的作家理論家關於言意問題的觀點;第二,以有無言外之意作為評判作品的標準。
文學評判標準是與創作標準相應對的,所以隋唐以來許多評論者在評判作品時都以有無言外之意為標準。在隋唐以來的許多論詩評文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相應的例證。如,皎然《詩式》中以“兩重意”論曹植的“高臺多悲風”。張戒《歲寒堂詩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体育理论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精品课件.pptx
- 空分液化装置工艺卡片.pdf VIP
- 2021年5月22日事业单位联考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pdf VIP
- 上交大《高速铁路动车组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模块6.pptx VIP
- RICOH理光DD 3344c操作说明书.pdf
- 食堂装修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VIP
- 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pdf VIP
- GB51162-2016 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技术规范.docx VIP
- 华为ICT大赛2024-2025中国区实践赛(昇腾Al赛道)省决赛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