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VNo.4of1998[中译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ACVNo.4of1998[中译本]

FACV No. 4 of 1998[中譯本] 香港特別行政區 終審法院 終院民事上訴1998年第4號 (原本案件編號:高院民事上訴1996年第231號) 上訴人 梁唐福 對 答辯人 陳煜群 審理法官: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烈顯倫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沈澄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 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顧安國勳爵 聆訊日期:1998年9月17日 裁決日期:1998年11月5日 判 決 書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 本席已經閲讀過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的判決書,並同意其判決。基於包致金法官所提出的理由,本席駁回上訴人的上訴,及不會作出關於訴訟費的命令。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烈顯倫: 本席同意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的判決。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沈澄: 本席也同意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的判決。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 引言 上訴人與答辯人以前是生意上的合夥人。他們合夥的生意於1982年創立,並於1987解散。1994年,上訴人於高等法院對答辯人開始進行訴訟。訴訟由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楊振權審理。楊振權法官於1996年11月12日作出裁決,撤銷上訴人的申索。上訴人向上訴法庭提出上訴。上訴法庭(上訴法庭法官廖子明、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梁紹中和任懿君)於 1997年6月20日作出裁決,駁回上訴人的上訴。上訴人獲得上訴法庭的許可,現向本法院提出上訴。 在原訟法庭、上訴法庭和本法院的聆訊中,訴訟雙方均親自出庭,並沒有律師代表。 背景 這是一件不幸的案件:首先訴訟雙方份屬親戚(上訴人的妹妹是答辯人的妻子);其次,不論爭執中誰對誰錯,上訴人看來生活十分困苦。簡言之,本案背景如下。上訴人與答辯人之間的合夥關係由1982年維持到1987年。他們共同經營數間店舖。最初,合夥經營的生意是電腦組件零售和替顧客組裝電腦。這些組件從臺灣進口。供應商是一間叫聯億公司(“聯億”)的臺灣企業。 1985年中,合夥生意因聯億的供貨的付款問題跟聯億鬧翻了。聯億拒絕再供應貨物給他們。因此,合夥生意把業務轉為維修電腦,一直到1987年解散爲止。 解散合夥生意的條款載於一份日期為1987年7月8日的協議書内(“解散協議”),該協議由代表雙方的同一律師樓擬備。 申索總額 上訴人一共申索$1,365,000另加利息和訴訟費。$1,365,000這個款額由以下申索項目組成: (i) $750,000代表上訴人所付出的其中一間店鋪的一半價值。該店為九龍欽州街黃金商場一字樓108號舖(“108號舖”); (ii) $400,000是上訴人試圖代聯億討回的款額; (iii) $145,000代表上訴人說屬於他的貨物的價值。上訴人稱答辯人沒有向他交待價格便把貨物賣掉; (iv) $70,000為上訴人稱答辯人尚欠他的款項。因為根據解散協議,答辯人須付給他的款額為$217,000,比對須付全數他少付了$70,000。 本席暫時放下訴訟時效的問題,現在先行處理上訴人所提出的四個申索項目的理據。上訴法庭和原訟法庭均不接納這些理據。 首項申索:108號舖的一半價值,即$750,000 108號舖是1983年購入的,上訴人和答辯人為聯權共有人。土地註冊處的紀錄也是如此。根據解散協議第二條,上訴人同意把他於108號舖的份數轉讓給答辯人。於簽立解散協議的同一天,上訴人經另一間律師樓將他於108號舖的份數轉讓給答辯人和答辯人的妻子。該律師樓並非擬備解散協議的那一間。 上訴人於轉讓物業後再申索108號舖的一半價值,他爭辯稱他是在答辯人的誘使下才錯誤地簽立了轉讓契的。 與這個爭論有關的事實如下。聯億供應了一批價值$400,000的貨物給上訴人和答辯人的合夥生意。然後,他們按照聯億的指示把價值$145,000的貨物交付一位周太太。交付周太太的貨物並非來自那批價值$400,000的貨物。 但上訴人的證供是,他相信交付周太太的貨物是來自那批價值$400,000的貨物的,因爲答辯人是這樣告訴他的。答辯人是在他們達成解散協議和他把他於108號舖的一半份數轉讓給答辯人和答辯人的妻子的談判中告訴他的。因此,他說他是在答辯人的誘使下,錯誤地相信了答辯人的說話,才與答辯人達成解散協議和簽立了物業轉讓契的。上訴人說他錯誤地相信,他們的合夥生意欠聯億的$400,000已經減去$145,000(通過按照聯億的指示,將他們欠聯億那批價值$400,000的貨物之中的$145,000貨物交付周太)。 答辯人否認他曾經告訴上訴人交付周太太的貨物是來自那批價值$400,000的貨物的。 原審法官在觀察和聆聽他們兩人作證後,相信答辯人而不相信上訴人。法官不接納上訴人說答辯人曾經告訴他交付周太太的貨物是來自那批價值$400,000的貨物。經衡量全部證供後,法官進一步裁斷那批貨物是存放於上訴人的住所内的,因此上訴人知道交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