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邻居 好朋友 好同志 好伙伴”.doc
PAGE
PAGE 9
“好邻居 好朋友 好同志 好伙伴”
应越南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邀请,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为团长、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丁法章为副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7人,2004年12月8日至14日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越南期间,代表团每到一处,都会受到新闻同行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包括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思想文化部部长阮科恬在内的一些党政负责同志还亲切会见,使代表团成员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正如中国驻越南大使齐建国所说的:“由于基本国情相近,文化传承相通,所遇问题相似,中越两党两国人民之间共同语言特别多。”事实也正是这样。短短7天时间,我们代表团成员无处不感受到中越两国领导人所提出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的巨大威力,无时不沉浸在“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友谊海洋里。这里所采撷的,不过是其中几朵小浪花。
超乎寻常的兄弟情谊
访问期间,代表团每到一处,无论在抵达的机场,在下榻的宾馆,或是在访问的单位,热情的东道主总会给予很高的礼遇。有的不仅给邵华泽团长和其他成员献花,举行简短仪式,发表欢迎辞,而且常常有媒体记者现场采访,气氛十分热烈。代表团一般都下榻在市中心的五星级宾馆,我们的吃、住、行得到了细致周到的安排。
12月9日下午,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拜会越南新闻工作者协会。我们一下车,早就等候在门口的协会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即刻迎了上来,又是献花,又是问候。越共中央思想文化部副部长、越南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洪荣和邵华泽团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这位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的前任总编辑,1997年曾来我国访问过人民日报社,并受到时任社长的邵华泽的热情接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邵华泽团长这次又是应洪荣及其前任潘光两届主席之邀而来,两位老朋友久别重逢,畅叙友情,心情自然很不平静。12月11日傍晚,我们代表团一行风尘仆仆,来到盛产石油、位于越南东南的海滨省份――巴地?头顿省参观访问。出???意料的是,该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明生亲临当地记协为我们举行的欢迎酒会。他首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亲手向邵团长献上一束鲜花,接着在祝酒词中高度评价了由胡志明主席和毛泽东主席共同缔造的越中友谊,经过时间的考验正得到新的发展,他还深情地回忆了访问中国时留下的种种难以忘怀的场景,对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啧啧称赞,并希望能够再次访问中国。
在代表团这次访谈的新闻媒体领导和资深新闻同行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访问过中国,有的还不止一次。在交谈中,他们每每情不自禁地向我们谈起当年的访问线路,叙说对逗留过的城市的美好印象。他们当中凡到过上海的,我们相见时都倍感亲切,他们在和我们的交谈中往往会主动提起登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最高处时的激奋,参观浦东新区一片热土时的感触,夜游浦江饱览两岸绮丽景色时的赞叹……。越南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办报人》杂志女记者美江,去年曾随越南新闻代表团访问过上海,这次一见面她就送我一本年初出版的《办报人》杂志,原来上面刊有她采写的《上海印象》的通讯,文中引述了不少我接待他们时讲过的话。在欢迎酒会上,她主动向邵团长和我敬酒,并要求采用中国的方式喝交杯酒。
两位令人感佩的朋友
中越两国新闻同行之间超乎寻常的兄弟情谊,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并非是一种冲动的产物,它发端于中越两国人民之间世世代代的传统友谊,植根于两党两国人民对新世纪新目标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追求。在这次代表团所接触的越南同行中,有两位是特别令人感佩的。
一位是越南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丁峰。他除了分管越南南部十几个省的记协工作外,还兼任胡志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这位年已66岁,精神矍铄的资深记者,面容上道道皱纹,仿佛记载着他所饱经的岁月沧桑。他原是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的记者,早在1960年,就作为贴身警卫接待过时任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并有幸和胡志明主席一道合过影。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奔赴前线当了一名战地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最前线,他曾全力协助我国《解放军报》两位特派记者的采访工作,使该报得以成功刊登了一系列发自越南抗美前线的战地报道。他访问过中国,对毛泽东主席十分崇拜,曾专程到湖南韶山冲去瞻仰毛泽东故居。这次,为欢迎中国新闻代表团如期到南方访问,他不顾旅途劳累,特地从千里之遥的胡志明市飞来河内,提前在代表团下榻的宾馆举行仪式,代表南方各省记协向代表团成员一一举杯致意,充分表达了他的邀访之忱。他对上海非常向往,希望上海市记协和胡志明市记协尽快建立互访关系,以实现他一睹上海风采的宿愿。他还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胡志明市人民政府已正式立项拟在开发区建一座像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那样的标志性建筑,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