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doc

PAGE  PAGE 5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   一幅画,一半在台北,一半在杭州,生生分离已经60余年。这幅画到底演绎了怎样的曲折离奇故事?      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78岁才动手      黄公望本是江苏常熟人,本名陆坚。南宋末年,陆坚来到温州过继给黄家。黄家老翁见这个小男孩聪明伶俐,喜出望外,说:“黄公望子久矣。”于是,陆坚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直到中年,才得赏识,在浙西廉访司当书吏,而此时宋代已经被元所灭。后来他上京到都察院,仍做书吏。不料,他的上司张闾是个贪官,就在元朝恢复科举那年,张闾案发,46岁的黄公望受牵连入狱。出狱后的黄公望心灰意冷,他开始“隐身”,四处漂泊,“卖卜为生”,算命测字看风水。   1347年,黄公望78岁了,当他再次踏足富春江时,不禁逸兴思发。同行的师兄感叹富春山水,请黄公望将其描画下来,于是黄公望便着手作《富春山居图》。开始时,他并未刻意去画,三四年过去了还没画好。后来,他特地将画卷放进随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着画,终于在82岁那年完成此画。   4年后,黄公望去世。      人间宝物      100多年过去了,《富春山居图》传到明代画家沈周手中。   62岁的沈周,流连画间出不来了。他反复欣赏,摩掌赞叹,在画卷上题跋,题了又题,又想,让画友也来题跋如何?哪知这一念竟惹出了事端。   当沈周将画卷交给一朋友时,朋友的儿子见利忘义,偷偷将画卷卖掉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无奈的沈周只能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又过去100 多年,《富春山居图》终于到了明末画家董其昌手中。39岁的董其昌,像孩子一般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由于沈周、董其昌的极度推崇,《富春山居图》已变成了人间宝物。      烈火中救名画      董其昌晚年,将《富春山居图》以高价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的三儿子叫吴洪裕,酷爱收藏到了不愿做官的地步。吴之矩临死前,将《富春山居图》传给了这个儿子。   吴洪裕花巨资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楼,唤作“云起楼”。楼中藏图的那间屋子当然就是“富春轩”了,这里,成了吴洪裕的天堂。   吴洪裕临死前,实在放不下《富春山居图》。吴洪裕好友邹之麟曾将此图比作”画中兰亭”,吴洪裕也许是想到唐太宗将《兰亭序》带入陵寝陪葬,经过千思万虑,他作出一个令家人惊讶不已的决定:要此画为他火殉。   吴洪裕奄奄一息的时刻到了,他授意侄儿取来《富春山居图》。火点起来了,画被投入火中,吴洪裕带着满足的笑容渐行渐远。说时迟那时快,他侄儿以极快的速度偷偷捞出此画,往火中投进另一幅画,偷梁换柱。   经此劫难的《富春山居图》,起首一段已烧去,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并断成一大一小两段。从此,小段被称作《剩山图》 ;大段保留了原画主体部分,被称作《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真假画卷      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除了沈周背摹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地方官员又呈上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可二者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不知出于何因,乾隆皇帝认定先进宫的那一幅,也就是他在上面赋诗题词的那一幅是黄公望的真迹,后来的是临摹品。由于后来者画得实在“逼真”,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皇帝不忍心丢弃,也把它收入内府收藏。   清朝灭亡后,学者们提出了疑义,认为被乾隆皇帝鉴定为假画的那幅《富春山居图》才是黄公望真迹。理由是:那幅《富春山居图》是半截画,有明显的火烧和修补的痕迹,与历史记载相吻合。经过专家反复鉴定,到上世纪70年代,最终确认被乾隆皇帝鉴定为真迹的是假画,被乾隆皇帝鉴定为假画的才是真迹《富春山居图》的后半段――“无用师”卷。   真迹《富春山居图》虽被打入“冷宫”200余年,但是却因错得福,没有被皇帝在画面上题词赋诗,加盖玉玺,保留了一个“干净之身”,从而完好地保持了原画的风貌。      一画相隔两岸      时代变迁,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军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