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论初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格论初稿

文学风格 (张艳艳) 俞文豹的《吹剑录》说,苏轼有一天问歌者:“我词比耆卿(按:指柳永)如何?”对方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按: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见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是多么鲜明,中国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精妙的创作与赏析,又如钟嵘《诗品》谓范云诗如“流风回雪”,丘迟诗似“落花依草”。我们本章就讨论文学风格问题。 一 风格观念的渊源流变 (一)、词源学的梳理 事实上做词源学的梳理,是因为语词和意义嬗变过程与风格观念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有助于透过语词及其意义的变化了解风格观念的变迁。套用维特根斯坦的著名观念:“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风格理论在不同时代、民族文化语境的不同用词与意义指向将更切实的让我们了解风格观念嬗变的纹理。 在欧洲文化观念中,“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由希腊文而传入拉丁文,最后再由拉丁文进入我们(编者注:现代欧洲语系)。希腊文的本义表示一个长度大于厚度的不变的直线体:?训为‘木堆’、‘石柱’,最后为一柄作为写和画的金属雕刻刀。”拉丁文发展了其比喻的意义,引伸来指组成文的特定方法和以文字装饰思想的特定方式。(1)显然,由词源学角度引伸而来的意义与早期风格理论直接对应,尤其以亚里士多德的风格理论为代表,强调从语言与修辞的角度理解风格问题。而从语言的表现角度理解风格对后世的风格理论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典社会,风格一词被广泛应用是在汉末魏晋之际,最初用于人物品评。例如《晋书·庾亮传》评价庾亮“风格峻整”, 《晋书·和峤传》评价和峤“少有风格”;《世说新语德行》说李元礼“风格秀整”,《赏誉》篇又引《文士传》的话说陆机“清厉有风格”。可见此时,“风格”一词用来品评人物德性、气质,有时“有风格”本身就意味着对品评人物才性气质的肯定,有时“风格”仅作为中性名词使用,不含褒贬。到《文心雕龙》中,风格一词开始指文章的风范和格局,如《夸饰》篇说“虽诗书雅言,风??训世”,但是与现代意义上风格一词的意义使用一致,还要到唐代,比如杜甫所作“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典的风格理论要到唐代才开始明晰,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感悟式、评点式的表现方式一致,风格理论在用词上也形成一个近似语汇谱系。风、气、神、味、调等词汇与今天风格的意义有着亲缘关系,其构词有“风神”、“风气”、“风韵”、“风味”、“风会”、“体制”、“体格”、“体势”,“兴味”、“滋味”、“趣味”等等,在具体的评论语境中都可能具备与现代风格一词近似的意义,所以了解中国古典风格理论资源应充分注意此点。 (二)、中西经典风格观念介绍 1、修辞说 在欧洲的文论传统中,较早的一种观念是修辞说,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主张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在其《诗学》的二十到二十二章和《修辞学》的第三卷,他专门谈论了语言与风格的关系,无论是“明晰而不流于平淡”的诗的风格,还是明晰适度的散文的风格,归根到底决定于语言,“希腊语的正确性才是风格的基础”。(2)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受其影响,西方的风格思想在修辞学和文体学方面有深入的发展,直到十九世纪,德国的威克纳格谈论风格,依然是在肯定“风格是语言的表现形态”基础上展开,并且做了文体学角度的风格研究。 2、文体说 威克纳格把风格分为三种样式,并与文体一一对应,其中一般散文是“智力的风格,其特性为清晰性”;一般的诗与戏剧诗都是“想象的风格,其特性为生动性”;抒情诗与演说则是“情绪的风格,其特性为激情。”(3) 从文体的角度谈论风格也是中国诗学的悠久传统,从文体自觉地魏晋时代以来,不绝如缕。以魏晋南北朝为例,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四分,论到“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而陆机在《文赋》中则细分为十体,并界定各体特质:“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而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刘勰体大虑周的著作《文心雕龙》更是将文体细分为二十种,一一辨析各体的风格特点。 3以人论文说 在中西的风格论思想中,有一种很典型的观点是以人论文,我们比较熟悉的西方学者以布封为代表,强调“风格却是本人”。 歌德也强调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从人品、人格的角度谈论文品、文风,强调创作个性、甚至一般个性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密切关系,在中国传统文艺观念中更为典型,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典论·论文》)讲得就是创作者的个性气质与文风的密切关系。历代对此皆有精妙的论断,如沈德潜说:“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太白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其嬉笑怒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