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语文年级初一班级时间2014年 月 日课题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蝉》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零落、断续、收敛、聒聒、宽恕、短暂”等词;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通过细心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蝉,采用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教 材 分 析教学重点:通过蝉短暂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导入激趣: 教师展示谜语,学生猜谜: 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汁。 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了知了。 学生回答——蝉/知了。 一个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蝉的生长过程的图片与资料展示给大家。 预设和补充:蝉,古称蜩(tiáo)、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甚至更长时间,变为成虫后又重新回到树上。(蝉在交配之后,雄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蝉将卵产在树枝里后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同学们!通过这位同学对蝉生长过程的简要介绍,你对蝉有什么新的认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蝉的生活历程如此艰辛,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新的思索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思的《蝉》,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一、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朗读,学生讨论对生命有什么新的思索,可以从文中找出句子做出解答,并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对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2.这是作者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对蝉的认识却是那么浅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 ——文中第1、2自然段,写出蝉的烦人、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 3.作者对蝉的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那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是朋友的话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小生物。(全班齐读朋友说话的内容) 4.朋友的话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 ——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是九十年还是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活过。 5.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作者也体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最后两段。 二、写法探究 1.探讨:作者由以往的“烦”转变为现在的“宽恕”,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先抑蝉的厌烦、微弱、细小,听了朋友的话后令作者惊讶起来,对蝉产生了同情和理解,此处开始扬。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2.探究质疑:最后结尾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由结尾的“宽恕”照应开头的“烦”,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三、体悟升华 1.你是怎样理解结尾句的? 讨论并归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蝉而言,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蝉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2.探讨:你认为应该怎样做生命才有意义?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四、文学知识积累与拓展阅读 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唐代 HYPERLINK /s?q=%E5%92%8F%E8%9D%89ie=utf-8src=wenda_link \t /q/_blank 咏蝉诗“三绝”的诗。 HYPERLINK /doc/1167669.html \t /doc/_blank 虞世南《蝉》中 “居高声自远, HYPERLINK /s?q=%E9%9D%9E%E6%98%AF%E8%97%89%E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