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化学氧化法 大学 讲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化学氧化 光化学反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受激产生了分子激发态,之后才会发生化学变化到一个稳定的状态,或者变成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的能量,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发现光照的TiO2单晶电极能分解水,引起人们对光诱导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由此推进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光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光降解:通常是指有机物在光作用下,逐步氧化成低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及其他的离子如、、卤素等。 直接光降解:有机物分子吸收光能后呈现激发态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反应。 间接光降解:周围环境存在的物质吸收光能呈激发态,再诱导一系列有机污染物的反应。间接光降解对环境中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更为重要。 光化学氧化:采用臭氧和过氧化氢等作为氧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污染物氧化分解; 光催化氧化:有催化剂作用下的光化学氧化,一般可分为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两种类型。 均相光催化:一般在Fe2+等催化剂存在下,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反应 多相光催化:半导体催化剂(TiO2)作用下,在水和固体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光催化氧化 高级光化学氧化过程反应条件平和,催化降解能在室温下利用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去除污染物。 废水处理方面:卤代脂肪烃、卤代芳烃、有机酸类、硝基芳烃、取代苯胺、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烃类、酚类、染料、表面活性剂、农药等都能有效地进行光催化反应。浓度高达每升几千毫克的有机污染物体系,光化学降解均能有效地将污染物降解去除。而且能还原某些高价的重金属离子,使之对环境的毒性变小。废水的试验表明,以浓度为2g/L的的复合光敏半导体为催化剂,用太阳光光照3h,浓度由80mg/L降至0.1mg/L,降解率达99.9%。研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以为催化剂,和对氯苯酚这两种污染物能分别发生还原、氧化作用,达到光催化净化。 一.光化学理论 1.光的吸收 分子只有吸收了光子的能量,才能产生分子激发态(用*表示),普朗克方程给出了一个光子能量的大小E 波长与光子能量相关关系一栏表 类别E(kcal/mol)(kJ/mol)/eV紫外线2001.5×101550000143.0597.76.22501.2×101540000114.4478.25.03001.0×10153333395.4398.44.1可见光3508.7×10142857181.7341.53.54007.5×10142500071.5298.93.14506.6×1014222263.5265.42.85006.0×10142000057.2239.12.55505.4×10141818252.0217.42.36005.0×10141666647.7199.42.16504.6×10141538544.0183.91.9红外线7004.2×10141428640.9170.91.810003.0×10141000028.6119.51.250006.0×101320005.728.82.5×10-1100003.0×101310002.912.01.3×10-1光化学中可以利用的波长范围在200~700nm之间(紫外与可见光),相应的能量近似在600~170kJ/mol(140~40kcal/mol)。 2. 量子产率 原子或分子吸收光后,可能被激发到较高的能量,若光子能量很高也可能使分子解离,若能量极高,甚至可能使原子、分子电离。处在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若不与其他粒子相碰撞,就会自发地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放出光子,称为荧光。 由于已激发的分子十分不稳定,寿命也很短,有可能在参加反应前就在光物理过程中失活,而不能导致化学反应,结果在体系中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分子数往往小于光能激活化的分子数,这就是光子效率的问题,也叫量子产率,用φ表示 式中——反应生成的分子数 ——系统吸收的光子数; ——亚铁离子的形成速率,mol(L·s) ——光电子吸收速率, enstein/(L·s) 如果仅考虑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初始反应,即最多只有一次产物或者没有发生反应,量子产率的值在0~1之间。而在实际光化学反应中,初始反应形成的产物还可继续发生反应,这时我们把总的量子产率称为表观量子产率。光化学反应与普通的热力学反应不同,后者的活化能来源于分子碰撞,故反应速度的温度系数较大,一般温度升高10℃,反应速度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