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5年大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PAGE
PAGE 11
84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社會考科
壹、單一選擇題
說明:第1.至49.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不倒回。B 1. 美國總統林肯因解放黑奴而名垂青史,中國歷史上何人的行政措施也有類似的作為?
(A)劉邦 (B)王莽 (C)李世民 (D)朱元璋
C 2. 有意探究中國醫藥知識寶庫的人,下列哪一本書最能滿足他的需要?
(A)職方外紀 (B)天工開物 (C)本草綱目 (D)神武圖說
E 3. 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是促進歷史變遷的重要動力之一,下列哪些人在這方面有貢獻?(甲)管仲;(乙)張騫;(丙)蘇武;(丁)文成公主;(戊)鄭和。
(A)甲乙丙 (B)甲丙丁 (C)甲丁戊 (D)乙丙戊 (E)乙丁戊
C 4. 文天祥,進士出身,官至當時丞相,抗元被俘,寧死不屈,以正氣歌明志。他這種氣節,反映當時社會的何種思想?
(A)玄學 (B)佛學 (C)理學 (D)史學
B 5. 對各家史書的體例、筆法評斷得失優劣,為中國史學特色之一。下列何者可為代表?(甲)劉知幾──史通;(乙)鄭樵──通志;(丙)趙翼──二十二史劄記;(丁)顧炎武──日知錄;(戊)章學誠──文史通義。
(A)甲乙 (B)甲戊 (C)乙丁 (D)丙丁 (E)丙戊
D 6. 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可以用王國維的「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以天,爭乃不生」這句話充分說明。此處他所謂的「天」是指什麼?
(A)確定繼統人選的天子 (B)表現自然主義的天道
(C)辨別是非善惡的天理 (D)決定嫡庶身分的天命
C 7. 春秋時代宋國大夫向戌倡議的弭兵之盟,所以能夠維持四十多年和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周天子的親自協調仲裁 (B)齊桓公以武力作後盾
(C)晉楚霸權的同意和解妥協 (D)吳越的崛起造成牽制作用
C 8. 「自古帝王雖平中夏,而不能服夷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朕所以能及此者?」根據這位君主自己的分析,是由於:「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請問這位君主是誰?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清高宗
D 9. 俗云:「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意謂自強精進的人,不論其出身背景如何,均有可能功成名就,登將相之位。這種情況在下列哪些時代可以實現?(甲)西周;(乙)戰國;(丙)魏晉;(丁)唐宋;(戊)明清。
(A)甲乙丙 (B)甲乙戊 (C)甲丙丁 (D)乙丁戊 (E)丙丁戊
C 10. 就傳統社會而言,中國社會的階級區別,不及歐洲和日本明顯,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A)工商經濟的繁榮 (B)學校教育的發達
(C)科學制度的實施 (D)民族融合的成功
A 11.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于何勞智慧」。該詩所憧憬的世界是哪一家學說的理想?
(A)老莊 (B)孔孟 (C)墨家 (D)佛教
D 12. 漢文帝時賈誼曾評論漢與匈奴的關係說:「匈奴侵甚侮甚,遇天子至不敬也……竊料匈奴之眾,不過漢一千石大縣,以天下之大,而困於一縣之小,甚竊為執事羞之」。賈誼深以為羞恥的事是什麼?(甲)戰爭曠日持久以致國力虛耗;(乙)消極的對匈奴和親及歲贈政策;(丙)李陵、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丁)匈奴入寇與高祖的平城之圍;(戊)呂后對匈奴國書的卑辭回應。
(A)甲乙丙 (B)甲乙戊 (C)甲丙丁 (D)乙丁戊 (E)丙丁戊
A 13. 多種族的國家,如果無法維持境內各族群的和諧融合,則族群間的對立衝突,勢將導致內亂的發生,甚至造成人民的流離死亡與國家的滅亡慘禍。下列哪一事件的發生、結果與影響,最能作為上述觀點的明證?
(A)五胡之亂──永嘉之禍──西晉亡 (B)安史之亂──藩鎮之禍──唐朝亡
(C)澶淵之盟──靖康之難──北宋亡 (D)黨社紛爭──流寇之禍──明朝亡
C 14. 唐初對外來文化頗示尊重與開放,但中唐以後何以態度轉趨保守,進而重新反省本土文化的價值?(甲)武周代唐的影響,使道教的信仰日趨盛行;(乙)安史之亂的衝擊,使國人對外族漸起反應;(丙)外來佛教的盛行,刺激本土文化的新自覺;(丁)朋黨之爭的結果,使經學成為學術的主流;(戊)察舉制度的實施,本土文化成為進身工具。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戊 (E)丁戊
E 15. 『詩經』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中國傳統固有的天下觀,但下列史事何者係迫於形勢,在對外關係方面並不能維持此王士王民的天下觀?(甲)唐朝與波斯的結盟;(乙)北宋與遼的澶淵之盟;(丙)南宋與金的紹興和議;(丁)明代罷交阯布政使司;(戊)清代的中英南京條約。
(A)甲乙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