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整体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教育的课程与开发方法;蒋乃平 中华职教社办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教学工作委员常务理事 德育课教学研究会主任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重点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设施 五、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标准 与其它类别教育的本质区别 普遍性与特殊性; 提纲;一、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温家宝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3年9月19日);陈至立(2003年9月19日) ;;就:从事、参加、找到 就业:从事一份职业 找到一份职业;培养目标明确指向就业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者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教职成[2000]2号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疏通职业学校两大“出口” 以就业为主 以升学为辅;二、课程改革是 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 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体系 改革;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课程及其各层级的育人目标是专业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课程的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 无论专业教学计划的开发、教材的编写,还是一堂课教案的编制,都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把就业所必须的职业能力的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逐级强化。; 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评价等步骤。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案) 课程分析是指为课程方案设计做准备的各种分析,如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学生需求和基础分析、相关课程文件分析等。 课程方案设计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均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了某种课程模式,运用其设计思想,使用其课程结构,落实其课程观念,并表现其预定的课程功能。 ;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指依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之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 (注意职业学校教育 与职业培训的区别);职教课程体系及其在教学改革系统中的位置;领导的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职成[2000]1号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专业技能不等于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涵盖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内涵;;;; 社会能力是从业者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职业能力;以社会能力训练为载体 加强礼貌礼仪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将综合职业能力 的训练落在实处;能力本位专业教学计划 开发的基础 教材编写模块化、 综合化的基础 教法、学法、考法 改革的依据 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依据 教学内容主动、及时服务于 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 早在欧洲开始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的《大教学论》中就有职业分析的雏形,他强调“顺应自然”,仔细观察生产过程,发现其中的秩序(即技术、机制)。他认为自然界是有秩序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和教育也要受到这种秩序的支配,指出“教导的恰切秩序应当从自然去借来”。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于19世纪初,强调了课程开发前的教学分析,他认为人格的形成是以头、心、手的和谐发展为基础,并将其逐级分解。例如,把“头”分解为数、形、语,把“形”又分解为测量术、划线术、书写术。用现代语言对“头、心、手”的理解,则为智力、情操和技术。 20世纪初,美国学者博比特(F.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