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破初中理科学科界限 提高物理教师教学能力
——关于整合初中理科课程的几点思考
上海市娄山中学 萧 平
中学阶段学习的学科较多,各学科间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各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把各门学科作为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去学习,达到各学科的融会贯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要学习多门学科的角度,花一定的时间对中学各学科的教材作一番调查、研究,并努力把学生从传统的单向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教学能力。
一、背景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不是孤立的,不仅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其它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又要重视物理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同属理科的初中理、化、生三门学科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针对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三门学科的整合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
(一)物理与化学的联系
物理和化学都是从自然哲学中逐渐分化出来的。物理学很多方面与化学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形象一点说的话,“物理学是母亲,化学是已出嫁的女儿。”中考理化合卷既考查了学生物理学科的能力,又逐步让学生去体会理化之间的联系,更考查了他们运用多门学科的综合创新能力。
例如:一只玻璃容器中盛有一定的石灰水,石灰水中漂浮有一小木块。现向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当反应完全后,(此过程中溶液体积认为不变),过一段时间,木块所处的状态如何变化?此题就是理化合一最典型的例题。
解: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碳酸,而碳酸又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式为Ca(OH)2+H2CO3=CaCO3↓+2H2O。由题意得,石灰水完全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容器中上部分是水,下部分是沉淀物。由于ρ水<ρ石灰,据G木=ρ液gV排知,木块排开液体体积将增大,木块将下沉一些。
又例如(2006年安徽中考题):如图所示,农村地区常有地窖储藏农作物的习惯,由于植物的呼吸,地窖内不断地积蓄CO2气体,浓度过高时将威胁到人的安全。为试探CO2的“浓度”,人们常将点燃的蜡烛带到地窖里。如果蜡烛熄灭说明CO2浓度过高,如果蜡烛不熄灭说明浓度不高。其实,你也可以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来解释这个问题。现在给你一只轻小气球,里面冲有空气后扎住口。请你用浮力和密度方面的知识大致判断地窖里CO2气体的“浓度”是否危及人身安全。把你的实验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你的判断以及其中的物理道理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你的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你的判断其中的物理道理现象:判断:分析:这道题涉及到了物理中的浮力、密度知识,与化学CO2气体等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法:将小气球放入地窖中观察小气球的浮沉情况。①现象:小气球悬浮,判断:CO2浓度较高,人下地窖危险。②现象:小气球沉底,判断:CO2浓度较低,人下地窖安全。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熟悉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进度,同时也要了解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进度,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物理与生物的联系
“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与非生命物质是统一的,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所以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必定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样,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相关的生物知识,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肌肉、骨骼和关节共同协作完成的。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骨骼是杠杆中的硬棒,关节是支点。关节表面有一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摩擦和冲击。
又例如.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耳是一个精巧的生物力学系统,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收集器,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底部的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使耳蜗中的液体振动。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受到刺激,然后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于是产生听觉。声带是人的发生器官,当气体冲出时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男女声带的结构略有不同,所以音调也不同。年纪逐渐变大后,声带略有松弛,所以老年人的音调都比较低。
我们把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中渗透有物理知识,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这样还有利于对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