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竹荪的栽培技术
竹荪的栽培技术;竹 荪;一、名 称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Fisch. 竹菌、竹参、竹笙、网纱菌、竹姑娘、竹鸣蛋等 ;二、分类地位 ;三、历 史 ;; 四、种类
目前我国已发现十多个品种,现主要栽培的是白色长裙竹荪。
红托竹荪、短裙竹荪、长裙竹荪、棘托竹荪 ;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五、形态特征 ;六、生物学特征 ;(2)湿度 ;(3)光照 ; (4)空气:竹荪属好气性菌类,在菌丝生长阶段无明显需求,但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较多的空气。 ; (5)酸碱度:竹荪适宜在微酸性的培养基上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4~6.5,最佳为5.0~5.5。 ; (6)营养 ;七、栽培季节 ; 竹荪属于中高温型菌类,适宜栽培温度为18~22℃。栽培季节一般分春、秋两季。各地气温不同,具体掌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便于菌丝正常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O℃.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
;八、栽培场所 ;场地符合DB51-336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DB51-337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8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 以毛竹和竹业加工废料为主,辅料为稻草、树枝、木屑、麸皮、石灰等,已见报道可用作原料的还有甘蔗叶、蔗渣、花生壳、玉米秸秆、等等。
适宜的材料:树木的枝、叶、屑等;竹块、屑、叶、片等;作物的茎、杆、叶、芯、壳等;野草类。 ;竹荪菌种有棘托长裙竹荪、红托短裙竹荪等。棘托长裙竹荪适于生料栽培。其抗逆力强,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分解吸收生料的养分。出菇快.接种后2个月可采收,每平方米可产出竹荪干品25O一35O克,高产的达500克。比红托短裙竹荪单产提高3倍。 ;选用抗病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值的优良品种。
D1:子实体洁白、长裙、大朵、柄粗、产量高
D2:白色、菌丝生长快、长裙、产量高
D42:白色、出菇密、长裙、中朵、产量高
S2:白色、长裙、产量高、适应性强
出菇范围:16~27℃;适宜温度23~25℃;
单价:母种20元/支;原种10元/瓶、栽培3元/袋; ;原种、栽培种质量要求:符合菌种质量标准。无杂菌、无污染、无虫疾、无积水。菌丝色泽乳白或微红,菌丝密集,棉絮状,气生菌丝旺盛。 ; 十一、菌种制作 ;(一)母种制作 ;(二)原种制作 ;(三)栽培种制作 ;十二、栽培技术 ; 1.材料准备
原料必须切碎,曝晒数日,晒干存放备用。
短裙竹荪主料用竹类,无油脂杂木块(青钢、水橡等)材料,须提前锯成15厘米,压成小块,另备少量木屑,
长裙竹荪以木屑、竹枝叶、农作物秸杆(水稻、小麦除外)为主。
每平方米备栽培料20公斤左右。另外,可备少量尿素、磷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石膏等,以增加营养和调节酸碱度,为其健壮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材料预处理
(1)石灰水浸法 将原料(竹块或秸杆等)装入袋,放入0.3%~0.5%的石灰水中浸泡2~3天,然后清水冲淋后沥干待用。
(2)蒸煮法 将原料装入袋内,在清水中浸透后,堆码于蒸台上,用薄膜盖严实,通入蒸气,保持两小时后取出,摊凉备用。
; (3)堆制发酵法 ;3、场地整理 ;4、铺料播种覆土 ;棘托竹荪属高温性品种,故安排在7月初下种。播种的方法为分上中下三层播撒菌种,也可点播与撒播结合。一般为三层栽培料夹二层菌种,第一层菌种放在料层中部,第二层菌种,放在上部,表皮栽培较薄,只将上层菌种盖严即可。菌种用法是上层少于下层。料面微成龟背型。
每平方米培养料约l0~20公斤(因材料而异),需用菌种5瓶。要边铺料,边播种,再在畦床表面覆盖5~6cm厚的腐殖土或菜园土,土壤含水量以18% 为宜。料厚约20~25cm。土层不宜太薄,否则易造成子实体倒伏。料土比以7:2为宜。 ;5、栽培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的温度管理因品种而异。中温型菌株如红托竹荪,控制温度在20~25℃,而高温型菌株如棘托竹荪,控制温度在25~32℃。
当菌丝定植竹片后便可掀薄膜进行水分管理。一个多月后,表层土壤出现菌丝,并逐渐变粗成为菌索,至8月底形成菌球。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在75% ~85%之间,料面湿度保持在20% ~25% 的含水量。现蕾后,室内空气湿度与料面湿度应相对提高,但过湿会烂蕾。 ;菇蕾生长期,除阴雨天气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0%。喷洒水时注意勿对着菌蕾,以免萎缩,同时要加强通风。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要点有四个:即一看盖面物。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