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μC-OS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研究的论文.docVIP

基于μC-OS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研究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μC-OS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研究的论文.doc

  基于μC/OS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研究的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分析了μc/os的内核结构,并详细介绍了在具有arm体系结构的s3c44b0微处理器上进行μc/os操作系统的移植和应用程序及驱动程序的开发。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μc/os微处理器 abstract: the paper bring forbedded system ,analyse the core kere of μc/os ,moreover detailedly introduce grafting the μc/oss operating system on the arm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of s3c44b0s microprocessor and empolder on application and driver program 。 key bedded system μc/os microprocessor 一、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目前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在工业、服务业、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都不断扩大,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正式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减,符合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的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征有: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嵌入式软件要求高实时性的操作系统软件;软件要求高质量和高可靠性;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专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在本开发应用中,选择arm7tdmi内核结构的samsung公司的s3c44b0作为微处理器芯片,该芯片具有主频高、运算速度快,超低功耗、价格低廉、结构简单等特点,在该内核基础上扩展了一系列完整的通用外围器件,主要有:片内8kb高速缓存、带有1个专用dma通道的lcd控制器、2个通用dma通道、1个多主机i2c总线控制器、5个p定时器及1个内部定时器、71个通用i/o口、8个外部中断源、8个10位adc等资源,主频为66mhz,系统支持大小端模式,共256mb的地址空间,支持8/16/32位数据总线编程。 开发平台外配与用户交互接口有rs-232串口电路、外扩flash、sdram,usb控制电路、以太网电路、键盘,jtag接口电路部分。 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商用型和免费型,前者系统功能稳定、可靠,并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建立应用开发较为容易,但价格昂贵,代表性的有美国icrosoft公司的e.c)主要完成任务延时等操作。   任务同步和通信部分 为事件处理部分,包括信号量、邮箱、邮箱队列、事件标志等部分;  μc/os-ii的软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如果要使用μc/os-ii,必须为其编写os_cpu.h、os_cpu_c.c、os_cpu_a.asm三个文件。 三、μc/os在arm微处理器上的移植 μc/os-ii的全部源代码量大约是6000-7000行,一共有15个文件。将 μc/os-ii 移植到arm处理器上,需要完成的工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修改三个和arm体系结构相关的文件,代码量大约是500行。以下分别介绍这三个文件的移植工作: os_cpu.h 文件 数据类型定义,这部分的修改是与所用的编译器相关的,不同的编译器会使用不同的字节长度来表示同一数据类型,这里采用的编译器为集成可视化开发环境arm sdt 2.5,相关的数据类型的定义如下: #define byte int8s /* define data types for back high to lo体系结构下,任务堆栈空间由高至低依次将保存着pc、lr、r12、r11、r10、… r1、r0、cpsr、spsr。 void *ostaskstkinit (void (*task)(void *pd), void *pdata, void *ptos, int16u opt) { unsigned int *stk ; opt = opt; /* opt is not used, prevent _mode_sys; /* system mode */ *--stk = arm_mode_sys; /* system mode */ return ((void *)stk); } 当前任务堆栈初始化完成后,ostaskstkinit 返回新的堆栈指针stk,在 ostaskcreate()执行时将会调用 ostaskstkinit 的初始化过程,然后通过ostcbinit()函数调用将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