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语言与视觉歧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纸版面语言与视觉歧义.doc

PAGE  PAGE 6 报纸版面语言与视觉歧义   一      报纸的版面语言是指编辑通过对稿件、图片、图表、标题、字体字号以及点、线、色彩、网纹乃至空白等各种版面元素的精心选择与有机组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版面氛围,带给读者的一种视觉感受,并为稿件附加一些信息,或含蓄、或鲜明地表明态度。“这种版面编排手法,与标题、社论、编者按等直截了当的、文字化的表达方式不同,是一种含蓄的、借代的、程式化的表达方式”①。   版面语言意蕴丰富,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性语言,但许多时候它比口语更加丰富多彩,情感表达之充分胜过千言万语,往往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甚至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比如1941年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重庆新华日报两次发布消息,均被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否决。只好把原定发表消息的版面开了“天窗”,用这种独特的版面语言形式表达抗议。同时,刊登周恩来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第二版,六栏);“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三版,五栏)。两个版面,满含悲愤的25个字,有力地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实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正义之士对国民党顽固派又一次发动反共内战的愤怒与谴责,具有一种强大的震撼人心的抗议力量。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翌日,我们众多的都市报都连篇累牍、浓墨重彩地重磅报道。以郑州晚报为例,该报在伊战当日下午迅即推出24个版面的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并迅速进入零售市场。21日,该报A叠封面全部给了一幅硝烟弥漫、极具现场感的“美军邦克、希尔号导弹巡洋舰发射战斧导弹”的新闻图片。整个版面仅一竖题导读:伊拉克战争昨天全面爆发,中方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引题)立即停战(主题)。B叠除5个整版报道最新战况外,其封面通栏标题导读“第二轮打击凌晨开始”,通栏主图照片是一架在“罗斯福”号航母上等待紧急起飞命令的“大黄蜂”战斗机。照片说明是“据福克斯电视台报道,北京时间21日凌晨一点左右,美国出动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对伊拉克南部地面目标进行第二轮大规模打击。”但是看看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左侧及中心区位,均为农业新闻。伊拉克战事报道在全版10条消息中仅占2条,一是报眼处的“外交部发表声明”,二是“伊拉克战争爆发”消息和一张灰蒙蒙的巴格达图片。   这种版面处理上的差异,实际是一种版面语言的明确表达,类似郑州晚报等都市报的处理方法在于更多地满足读者对于这件国际大事的关注与详情了解,抓往读者眼球;而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要功能并不在于信息传播,而是政治表态。以这样的版面形式隐讳地表达了我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的不赞成态度。      二      版面语言运用得好,可以深化报道思想,增强传播效果;倘若使用不当,引起读者“误读”、“误听”,就会造成“视觉歧义”。   所谓“视觉歧义”,是因版面语言表达意义模糊,使得两个(或几个)本不相干、毫无联系的新闻事件(或其他版面元素)令读者视觉产生联系,误读成一个新闻报道(或一个事件)。这种“技术性故障”有时对版面伤害或许不大,如某都市报2003年10月14日头版头条导读“列宁遗体穿新衣”,标题下方的主图是一警察和戴着白口罩的数人(其中一人穿白大褂)在查验一具躺在床上的半裸尸体。猛一看,读者会误以为“列宁遗体穿新衣”就是这幅图片的标题。实则不然,图片下方的文字是:“击毙逃匪――10月13日,在菲律宾南部桑托斯将军城,国家警察总监埃夫瓦内检验印尼籍‘伊斯兰团’成员、爆炸专家科兹的遗体。”对这种一般意义的“误读”、“误听”,读者明白后或许莞尔一笑。而有些时候,某种场合,版面语言不准确、不合适,造成特殊意义上的“视觉歧义”,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读者不满、上级不满,甚至成为“政治差错”。   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衡州大厦失火,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150余名消防官兵成功疏散大厦内被困的412名群众。在扑灭余火的过程中,大厦突然坍塌,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全国为之震动,媒体高度关注,对该事件全方位、多角度连续追踪。11月7日,一家报纸在“焦点”版面对“衡阳大火,大楼为何会坍塌”予以追踪报道,版面右栏(竖排)刊发殉职衡阳大火的20名英雄照片以示悼念。但紧挨这些英烈照片左侧居中位置,该报套红刊登四分之一版“热烈庆祝京福华肥牛XX店开业!”的广告,鲜艳、大红的喜庆气氛与庄严肃穆的环境极不协调,冲击着人们哀悼烈士的悲痛心情。读者不满自然在情理之中。   《梁衡新闻作品导读》中收集有梁衡同志的《一次检查》,讲他2000年9月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值夜班时的“差错”:   “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夜班选了一幅本报记者拍的一年级新生第一次走进校门的照片。大家都说好,还说肯定能得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