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应加强责任教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程应加强责任教育.doc

PAGE  PAGE 7 新课程应加强责任教育   一、事实回顾      事实一:2007年5月22日,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课堂上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侮辱老师。与此同时,起哄之声频频响起,学生下位随便走动,个别学生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混乱不堪。事后,受辱老师否认自己挨打,就学生给他的人格侮辱,他说,学生的教育有一个过程,老师没有把学生教好,也是有责任的,接受学生的道歉并原谅他们;涉及侮辱老师的三名学生在向老师公开道歉后仍在学校正常上课……   事实二: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永远地消失了。在这之前,有个学生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后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宝。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这个学生做出了一个勇敢的选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大门,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根据校规把他开除了。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是校长并不做解释,只是亮出了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它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二、事实一原因探讨      近几年,中国的“辱师事件”愈演愈烈,至“海艺辱师”达到顶峰,我国有着悠久的尊师重教的美好传统,为什么近几年此类事件会发生在我国且愈演愈烈?按照常理分析,我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教育出来的学生素质应该越来越高,而事实却相反,其实这种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1.家庭责任教育的空缺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各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家庭中的不正常的崇高地位,因此,导致了家长对他们言行的错误方面过分地宽容、忽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心中难免不出现“做错事了也无所谓,反正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的感觉,而学生又把这种错误的感觉带进了校园、社会,所以才会出现海艺辱师事件。   2.社会责任教育的淡薄   中华民族有着坦白从宽、将功补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传统文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他们说明了“是人必犯错误”的自然规律,“坦白从宽”为他们找到了开脱罪名的心理法宝,“将功补过”为他们传递了功劳可以弱化甚至消除过失的评价原则。事实证明这些传统文化助长了学生犯错误的气焰。   3.民校责任教育的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办学校越来越多,民办学校被很多人理解为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企业,很多民办学校的领导也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在民办学校就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老师是奴仆,学生是上帝。为了不流失生源,一些目光短浅的校领导对学生的不正常行为给予过多的漠视,从而加剧了学生的拙劣品质,并使学校的教育陷于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这类民办学校学生的恶劣品质也严重影响了同龄人的言行,致使他们在人格方面出现自己觉察不到的缺陷。   4.教师责任教育的疏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五十四条关于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教师把对学生的“处罚”转为“惩戒”。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施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符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在教师的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应该紧密相连。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然而,在中国大多数的教育机构中,教育者认为依据认知发展规律,学生犯错误纯属正常,导致了对学生进行惩处、处罚的手段是主观的、软弱的、隐秘的、模糊的、人情化的,致使学生错误地以为为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是“微不足道”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惩戒的手段”达不到“惩戒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多数教育者对学生抱有幻想,自信地认为犯错误的学生在聆听教诲的基础上会自觉地改正,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境界,事实上,大多数犯错误的学生已受到社会不良气氛的严重影响,不再有“一颗童真的心”,他们狡猾地利用教师的善良,轻易地就逃脱了为错误理应付出的代价,这样,恶性循环一旦开始,惩戒的目的更无从谈起。   教育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自由天堂,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未能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及时重视、更正、警戒,一方面会使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言行的错误,另一方面也会淡化学生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      三、事实二理性分析      1.哈佛学生行为及心理分析   该学生先是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可见学生违反纪律的目的仅是“慢慢看完”,进一步分析,该学生可能对那本古书有兴趣、很着迷,所以违反纪律带出馆外细细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