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画像石中所体现的汉代礼仪和饮食文化.docVIP

汉画像石中所体现的汉代礼仪和饮食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画像石中所体现的汉代礼仪和饮食文化.doc

PAGE  PAGE 6 汉画像石中所体现的汉代礼仪和饮食文化   摘要:汉画像石中所描绘的饮食场景表现的非常真实而堂皇,在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发掘清理出大量汉画像石、汉画像砖以及墓室壁画均有庖厨宴饮图,它给我们留存了许许多多汉代饮食的生动场景,是汉代饮食文化的真实记录。   关键词:汉画像石;汉代礼仪;饮食文化      汉画像石是艺术匠师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头上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其艺术特色拙朴自然、真趣盎然,反映了时代的气质和风尚。作为人类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始终受到世人的青睐。   汉画像石、画像砖以及汉墓壁画都是为了让逝者在地下继续享受人间生活的快乐而绘制的,因此比较写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汉代历史的一个缩影。其中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这些绘画以传神之笔留存了汉代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场景。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鲜活、最富活力的一部分。中国绘画很早就开始描绘饮食了,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上就有宴饮图;而且,从秦汉以来,画像石、画像砖,都有对宴饮场面大量而生动的描绘。由此可见,汉代人特别重视饮食以及饮食的礼节文化。   徐州汉画像石中大量的图像表现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文化。其中出土的一幅庖厨宴饮图,画面分两格:上格为宴饮。亭内两人正在弹琴宴饮,亭外有侍者、假山、树木等,右上角的亭上有一鸟在哺育小鸟;下格为庖厨。有打水的、烧火的、宰羊的、还有喂马的。这些画像石生动的显现了极富诗意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如临沂市内五里堡村出土的庖厨图更是有声有色的描绘了当时的民间饮食风俗。画面分上下两格:上格刻四组男女人物十一人,分坐在床几之上;下格为庖厨图。左边吊挂着一条蹄足可见的牛腿,有一人高,右边紧挨的挂着一块肉,再往右是一位戴高冠、长胡子、着花边衣领长袍的男子??蹲坐状。左手持一把叉状物,上有两串珠状物,正放在三足铁鼎上烤。在他的后面有一圆形案板,上面有五粒圆形物体,似为切好的肉块。案左的一长方形物体上也有许多类似切好的肉块。鼎的右侧站着一位戴小帽、着长袍的年轻人,左手扶鼎。右手持扇煽火。其右,有一头戴纱帽、长胡子、穿长裙的男子。左手执长刀正剖切一块肉。再往右是一位戴高冠、长胡子的男子右手执长刀剖鱼,案边放有从正中剖好的鱼。庖厨宴饮图里描绘大量食用炊具以及各种生活器皿,一应俱全,各种牲畜宰杀加工、蒸煮烤煎,都突出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美食标准就是肉。在河南密县的一座画像石墓里,我们还发现了非常标准的蒸笼的图像和一些酿造的场面。从这些庖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厨夫们忙碌的情景,人物动态生动活泼,具有很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当时厨房内的各种设备用具,以及人们的膳食情况。   除此之外,从发掘出的汉画像石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如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内画像石的饮宴图上。主人席地坐在方形大帐内。其面前设一长方形大案,案上有一大托盘,托盘内放满杯盘。主人席地的两侧各有一排宾客席。从这幅画像石上所刻人物的形象可以清楚地看出:凡身躯高大肥胖、衣冠楚楚的皆为官僚、地主的装束,他们都占据画面的主要部位。而手捧杯盘的劳动人民则头戴小冠。在画幅上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偏见在画面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显示着封建社会难以逾越的阶级界限。画面表现的仅是宴会之一角,整个宴会规模之大似可想见。这类宴饮图在各地出土的石刻画中比比皆是。同时在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幅庖厨石刻画。规模也很可观。画上共刻十人,按其操作的程序可分四组:第一组为屠宰:第二组为汲水和洗涤:第三组为,烹饪:第四组是把烹调好的食物送上席面。这幅画与前面的饮宴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庖厨的规模越大、内容越丰富,越显示出墓主人生前的富豪气派。   实际上,我们从庖厨图的画面中还可以看出另外一层意义,就是祭祀供奉。在中国传统的民俗中,作为祭祀的应有人和动物,汉画像石中则多为动物,具体的就能从庖厨图中得到反映。在祭祀中供奉的有烧熟的食物,那么这些烧熟的食物就必须经过庖厨加工制作。因此,庖厨图中的诸多内容皆与祭祀所通神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庖厨图中的灶火代表了人们对火的崇尚      古代人认为火是太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可以触及的太阳的化身。火是光明的象征、生的希望。人们在祭祀中以火作为一种手段,祈求万物能够享受太阳的光与热,以求庄稼果实累累、人类繁衍不息、大地经久不衰。      二、汉画像石中描绘井的形象也是具有深刻蕴意      一方面,井是人的地下生活的延伸:另一方面,井又是人向天界的延伸。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