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文化.doc

PAGE  PAGE 7 浅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正宗代表当数江南私家园林,即士大夫文人园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化上多元走向的时代。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让封建士大夫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感到岌岌可危,或为保全性命,或为寻求精神慰藉,士大夫们把目光投向自然,寄情于山水,而当时山水诗、画的流行,也推动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再者当时的多元文化对封建士大夫们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产生了深沉的影响。老庄的归朴返真,通过自然而达道的思想,儒家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思想,以及佛教的超然世外以求解脱的思想合流,再加上魏晋兴起的追求超脱清远之意境的玄学思想,乃至归隐之风大起,最终“隐逸”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主题或人文主题。???如苏州网师园,网师乃,渔父之别称,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水畔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园主借“渔隐”之意体现了儒家学者的“微言大义”。   中国封建士大夫们的田园之乐、隐逸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向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造成了中国人安分守己、知足忍让的性格。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以农为本。心理上重乡土,重一统,重“落叶归根”,重“乐天知命”。“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人觉得踏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让人觉得自在。如白居易《归田》诗所叹:“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金门不可人,琪树何由攀?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   那么,关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呢?欧洲古典园林当以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平地园为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上半叶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造园艺术是欧洲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高潮。然而此时园林的主人们却是世袭的在朝当权派。那些王公贵族、神职教士们建造乡间别墅为的是寻欢作乐,并不是为了与自然对话。这个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反映在园林艺术上,特别是巴洛克时期,甚为世俗化,如16世纪末建造的红衣主教彼得罗?阿尔多布兰迪尼的别墅里面的那些机关水嬉,游人不小心碰着暗藏的喷嘴便会被水淋个透湿;乐器装置在水力作用下气流产生不成调的音乐,很是粗俗。正如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所说的,意大利的园林是“服侍他的享乐的仆从”。   至于法国的园林艺术,深受意大利的影响,但又独具一格。17世纪下半叶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成为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座高峰,也被视为欧洲造园艺术的正统。在国王路易十四的绝对君权统治下,古典主义文化体现了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风格”。一切为君主服务,古典主义园林更是毫不例外,因为它本身就是宫廷文化的产物。闻名世界的凡尔赛宫苑气势宏伟,建构壮丽,以宫殿为中心,主轴线、坎轴线、中轴线、横轴线等等主从清晰的切割园林,体现了以国王为首的森严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譬如凡尔赛宫殿坐镇东方,它前面东西向,的牛轴东端是拉冬娜喷泉(太阳神阿波罗之母),她眺望着西端韵“阿波罗之车”喷泉,阿波罗驾着马车从水底奔出,开始他一天的巡行,太阳西沉于它西面不远处的大运河时,阿波罗结束他的巡天历程。这个寓意很明显,国王路易十四就是人间的太阳神阿波罗。凡尔赛宫苑要表达的是这位号称“太阳王”的君主的“威严”、“伟大”及“排场”,诚如圣西门所评价的;路易十四建造凡尔赛园林是“为了玩,不是为了美”。这和意大利园林如出一辙。   东、西方园林艺术对立的特点除不同的政治阶层的作用之外,不同渊派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美学观点的影响极为深厚。几千年来,老庄的道家思想和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支柱。不论是道家的人自然化还是儒家的自然人化,终归“天人合一”这个哲学主题。即讲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自然山水园正是“天人合一”观念的物化体现。在这里,人和自然是气脉相通的一个整体,物我一体,主客不分,从园林布局到园中建筑,花草树木,山水石等等无一不是力求顺应自然。人在自然里陶冶性情,启迪心志,与大自然共呼吸,二者亲密无间,这也是中华民族整体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显示。   道家把人自然化,即“以人合天”。人与天地共融,与万物同一,通过自然而领悟得道,在自然中愉快生活。老认为“自然”即“真”,即“朴”,“自然美”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原则,而“返朴归真”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美学主题。它追求天然质朴,淡泊宁远;崇尚含蓄古雅,不事雕琢。中国古典园林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地、完美地结合,“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譬如唐王维的“辋川别业”,园中有山、岭、岗、坞、湖、溪、泉、濑、滩及茂密的植被,总体上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则重点刻划,园中建筑物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中尤重诗情画意,诗画人景,景融诗画,整个园林就如一幅清旷意远的自然山水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