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抗洪百年史
武汉抗洪百年史
雨水春秋
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之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滔滔江水傍镇而过,给江城武汉构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上,武汉三镇水灾频发,武昌、汉口、汉阳都曾多次遭受洪水之害。其中又以地势最低、人口最密、商业最发达的汉口受害最深。汉口的街市都是沿江发展起来的,街市前面是港口码头,街口背后是湖泊洼地。湖泊洼地大小不一,星罗棋布,名称繁多,后来人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后湖。每逢丰水时期,整个后湖一片汪洋。为防水患,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分管农田水利的官员(官名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筑了汉口第一条长堤——袁公堤。袁公堤堤址即今长堤街。该堤筑起以后使沿河街市得以向纵深发展,堤内的湖泊洼地亦逐渐被街市取代。过了200多年,汉口有了较大发展,一些新建的洋街、洋市沿江边??后发展。为防水患,汉口又筑起一道防洪墙,这道防洪墙也是在湖区洼地上筑起来的,因它与城墙相似,故名后湖城墙。后湖城墙的筑起使袁公堤失去了作用,也使堤内街市得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由此可见,汉口每一次发展都要先筑一道堤防,或曰每筑一道堤防都要带来一次大发展。可以说,汉口的发展是与堤防密不可分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广总督张之洞修筑卢汉铁路,该铁路汉口段的路基也是在湖区洼地上修筑起来的。这一路基横贯汉口东西,其防洪作用远大于后湖城墙。它的筑起又使城墙失去作用,使汉口街市又得以向纵深发展。过了几年,城墙拆除,变成了一条可通行马车的道路,即今中山大道。修筑堤防需要大量用土。当年修筑堤防的泥土都是从堤外和墙外挖取的,因此在堤外和墙外留下了许多坑。长堤街北边和中山大道六渡桥至硚口段北边,有许多房屋都是在坑上筑起来的。这些房屋类似吊楼,房屋下面用木桩和木梁做支撑,上面铺上木板是住人或做店铺的地方。“文革”以后,这种吊楼似的房屋仍占有半边街道。20世纪初,卢汉铁路修筑进入高潮时期,张之洞又以其远见卓识在远离市区的郊外筑起一道大堤,将汉口街市、铁路和整个后湖湖区都围在堤内。这一大堤的筑起为汉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后湖”一词已成为历史,湖区已变为街市,西段张公堤已逐渐失去作用,但不管怎么变,东段张公堤的防洪作用是变不了的,也许一万年以后它仍然是汉口的防洪屏障。张之洞大修武昌堤防引起各国驻汉口官员不满1898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普遍受灾。是年冬天,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朝廷批准,集资大修武昌堤防。据《湖北通史》和《湖北水利志》记载,武昌堤防包括武昌平湖门至金口的武泰堤,武昌大堤口至青山矶的武青堤和巡司河出口的武泰闸。至1901年夏天,大修工程抢在涨水前基本完工。工后结算统计,堤工费银8万两,闸工费银2万两。张之洞大修武昌堤防本是为武昌民众谋福利的好事,但这事却引起各国驻汉口领事馆官员的不满。修堤期间,他们数次挑拨、煽动汉口的中国民众到武昌总督府门前静坐请愿,还当面质问总督府官员:“修堤为什么只顾你们武昌,丢下我们汉口不管?”当时在汉口设有领事馆的国家有10个。这10个国家是英国、俄国、法国、美国、德国和荷兰、日本、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其中,英、俄、法、德、日5国在汉口划有租界,其他没有划定租界的国家也在汉口设有洋行、银行或加工厂。这些国家的领事官员和侨民都曾受过洪水之害,他们早就听说张之洞要在汉口修筑一道大堤保护他们。但现在他们从张之洞大修武昌堤防的形势来看,证明张之洞并没有把汉口放在工程范围内,这使他们非常失望。“静坐请愿”失败以后,他们决定寻找机会亲自出马。1900年夏天,江水上涨,武昌堤防处于大修高潮,总督府日常工作由知府梁鼎芬负责。这天上午,几位驻汉领事官员乘汽轮来武昌会见梁鼎芬,询问总督大人对汉口堤防工程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见行动?梁鼎芬说:“诸位先生知道,修筑堤防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我们财源困难,汉口堤防工程浩繁,我们准备等武昌堤防竣工以后再作安排。”张之洞早就下定决心要在汉口修筑一道大堤。1897年和1899年他曾两次亲自到汉口远郊实地考察。两次考察结果都使他感到在汉口筑堤要比武昌困难。武昌堤防线虽然较长,但武昌只有一面临江,只要把沿江大堤做好就能解决大问题了;汉口的情况则不同,汉口地势低洼,每年丰水季节一到,汉口四面环水,它的东面和南面濒临长江和汉江,西面和北面濒临府河与捷径河。张之洞考察时曾看到,府河与捷径河的水面河面变化特别大。每年枯水时期,水落河槽,河面宽度仅十余米;但到丰水时期,河面宽度可增至数十米、数百米甚至数千米。他当时曾看到汉口的整个西北都是无边无际、洪流滚滚的洪泛区(包括今东西湖区)。要想在这样的洪泛区修筑一道大堤把汉口保护起来绝非易事。张之洞考察后认为,修筑堤防是百年大计,一定要从长远着想,把堤筑大筑好。但大有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