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变性.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na变性

指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确切地就是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和疏水键的断裂。断裂可以是部分的或全部的,是可逆的或是非可逆的。DNA变性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凡能破坏双螺旋稳定性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变性的条件,如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剂 HYPERLINK /jiachun_35829/ \o 甲醇 医学百科 \t _blank 甲醇、 HYPERLINK /yichun_24156/ \o 乙醇 医学百科 \t _blank 乙醇、 HYPERLINK /niaosu_23935/ \o 尿素 医学百科 \t _blank 尿素及甲酰胺等,均可破坏双螺旋结构引起核酸分子变性。变 HYPERLINK /xingneng_1816/ \o 性能 医学百科 \t _blank 性能导致DNA以下一些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改变。   溶液粘度降低。DNA双螺旋是紧密的刚性结构,变性后代之以“”而松散的无规则单股线性柔软结构,DNA粘度因此而明显下降。   溶液旋光性 HYPERLINK /fasheng_16282/ \o 发生 医学百科 \t _blank 发生改变。变性后整个DNA分子的对称性及分子的局部构性改变,使DNA溶液的旋光性发生变化。   增色效应或高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指变性后DNA溶液的紫外 HYPERLINK /xishou_40743/ \o 吸收 医学百科 \t _blank 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DNA分子具有吸收250-280nm波长的紫外光的特性,其吸收峰值在260nm。DNA分子中碱基间电子的相互作用是紫外吸收的结构基础,但双螺旋结构有序堆积的碱基又束缚了这种作用。变性DNA的双链解开,碱基中电子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紫外吸收,故而产生增色效应。一般以260nm下的紫外吸收光密度作为观测此效应的指标,变性后该指标的观测值通常较变性前有明显增加,但不同来源DNA的变化不一,如 HYPERLINK /dachangganjun_40637/ \o 大肠杆菌 医学百科 \t _blank 大肠杆菌DNA经热变性后,其260nm的光密度值可增加40%以上,其它不同来源的DNA溶液的增值范围多在20-30%之间。 增色效应或高色效应 (hyperchromic effect) 。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 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DNA 分子具有吸收 250 - 280nm 波长的紫外光的特性,其吸收峰值在 260nm 。 DNA 分子中碱基间电子的相互作用是紫外吸收的结构基础 , 但双螺旋结构有序堆积的碱基又 束缚 了这种作用。变 性 DNA 的双链解开 , 碱基中电子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紫外吸收 , 故而产生增色效应。一般以 260nm 下的紫外吸收光密度作为观测此效应的指标 , 变性后该指标的观测值通常较变性前有明显增加 , 但不同来源 DNA 的变化不一 , 如大肠杆菌 DNA 经热变性后 , 其 260nm 的光密度值可增加 40% 以上 , 其它不同来源的 DNA 溶液的增值范围多在 20 - 30% 之间。 或用碱处理双链DNA,使氢链断裂,结果DNA变成为单链,此称为DNA的变性。发生这种变化时的温度称为融解温度,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高的DNA融解温度也高。由于变性的结果DNA的紫外线吸收增加,比旋光度和粘度降低,密度也增加。 第二节 DNA的变性与复性   一、DNA变性   DNA变性是指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如粘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等),称为DNA变性。加热、改变DNA溶液的pH、或受有机溶剂(如乙醇、尿素、甲酰胺及丙酰胺等)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均可使DNA变性。   通常,可利用DNA变性后波长260nm处紫外吸收的变化追踪变性过程。因为DNA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值这一特征是由于含有碱基组成的缘故,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碱基藏于内侧,变性时由于双螺旋解开,于是碱基外露,260nm紫外吸收值因而增加,这一现象称为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见图18-2。 图18-2?DNA的增色反应   如果升高温度使DNA变性,以温度对紫外吸收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溶解曲线(见图18-3),由图可见当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DNA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突然明显上升至最高值,随后即使温度继续升高,其吸光度也无明显变化。由此说明DNA变性是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增色效应是爆发式的。从而也说明当达到一定温度时,DNA双螺旋几乎是同时解开的。通常人们把50%DNA分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