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文学之托尔斯泰.pptVIP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末期文学之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大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结。 ; 托尔斯泰是个内心生活十分复杂的作家,一生都在不断地分析自己,批判自己和改变自己,处在终身忏悔之中。 托氏出身贵族,一岁多死了母亲,九岁死了父亲,在姑妈抚育下长大,形成多疑、热情、易冲动而又自由发展的性格。 他有一颗不安宁的灵魂,总是在苦苦寻求着什么。在喀山大学读书时,受尤施柯娃姑妈的影响,迷恋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一心想做体面人。他经常参加各种舞会和晚会,学习成绩不太好。这引起了他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他从尤施柯娃姑妈家搬了出来,另租房间单独过活,他闭门思过,决心改掉自己身上的贵族公子习气,过廉洁的生活。 ; 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又被上流社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斯科玩乐赌博。他在日记中写:“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他悔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道德上的纯洁。这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有《马太福音》中的《登山训众》和卢梭的《忏悔录》。 ;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到高加索参加了军队。军务之余,他开始了小说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托氏对自己从军也进行了反省。他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搞了一次混帐检阅。所有的人都在狂饮,特别是哥哥……战争是一种不正义和愚蠢的事,那些正在打仗的人力图压下自己良心的呼声。我正在做的事好吗?”他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离开了军队。 ; 托氏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出对宗教和道德问题的关心,他不断考虑自己的贵族生活是否有罪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绪。从70到80年代,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激变”,要同贵族地主生活决裂。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拯救灵魂”,反省自己的罪恶。他经常参观监狱,到法庭去听审讯,去新兵收容站,访问贫穷人民等。他做这些事简直成了一种癖好,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他的妻子儿女都不理解他。人们都说“托尔斯泰快要疯了,可能已经完全疯了。 ;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我否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他戒掉了烟酒,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他尽量干体力活,不要仆人侍侯,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 直到晚年,托尔斯泰还下地干活,著名画家列宾特地为他作画:《托尔斯泰在耕田》。直到今天,托氏故居还陈列着他做木工活用的锯子,干农活用的镰刀。 他不仅自己过平民化生活,也为家里人订下了改变生活方式的计划:“生活、食物、衣着——所有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事。所有其他多余的东西:钢琴、家具、马车——卖掉、分掉。科学和艺术,只有在能同别人分享的时候才搞这些东西。对待一切人的态度,从省长到乞丐都一样。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自己和家庭的幸福——懂得幸福在于生活上要求少和为别人做好事。” ; 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关心农民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把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火灾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至今,托氏故居门口还有一株被称为“穷人树”的老榆树,托氏常在树荫下接待贫苦的农民。“千百万人成了他的兄弟”,在他的藏书室里,还有一个放着钢笔和墨水瓶的文具盒,那是庄园里的一个农民送给他的,上面刻着俄国谚语:“用笔写下来的东西,就是利斧也砍不掉”。 ; 托氏也以忏悔的态度对待爱情。1862年,托氏从国外回来,爱上了宫廷医生别尔斯家的二女儿,17岁的索菲亚·安德烈耶芙娜。一天,他当着索菲亚的面,用粉笔在桌上写道:“你的青春和对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对幸福的失望。”他渴望幸福,却又充满疑惧,自己已经三十有四,早年又有过放荡生活,不会享有家庭幸福了。而索菲亚太年轻,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玷污。他在日记中忏悔:“不要闯进那青春、诗意、美和爱情的境界……修道院、劳作,才是你的工作,在这上面你可以安静地、愉快地俯视别人的爱情和幸福。” ; 托尔斯泰笔下的忏悔贵族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他将自己求爱的细节写进了《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向吉提求爱,采用在桌上写字的方式,这是作家本人的经历。 ; 直到结婚,托氏一直处于不断自责的痛苦心情中。最后他坚持在婚前把自己的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