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题材剧的一次有益尝试与突破――28集电视连续剧《我们俩的婚姻》研讨会综述.docVIP

爱情婚姻题材剧的一次有益尝试与突破――28集电视连续剧《我们俩的婚姻》研讨会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情婚姻题材剧的一次有益尝试与突破――28集电视连续剧《我们俩的婚姻》研讨会综述.doc

PAGE  PAGE 12 爱情婚姻题材剧的一次有益尝试与突破――28集电视连续剧《我们俩的婚姻》研讨会综述   2008年12月27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了28集都市婚姻伦理剧《我们俩的婚姻》研讨会。该剧曾于9月2日至11日在中央八套晚间黄金时段首播,在观众中产生极大反响,中国视协认为有必要对这部作品进行专题研究。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黎鸣,文艺评论家杜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庆瑞,中国作协创研处研究员、文艺评论家何向阳,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副主任黄海涛,中国视协《当代电视》杂志社副社长赵彤,以及《我们俩的婚姻》编剧、导演李自人,该剧出品人、北京世纪春天文化传媒总经理李亚玮。      一次思想发现和生活发现之旅   仲呈祥在发言中说,李自人是个有着思想发现和审美细节发现的编剧和导演,这个戏里就有他新鲜的思想发现。30年前,张洁用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呈现她的思考,说明世界上存在着、至少在中国存在着两性之间一辈子连手都没碰过一下的精神恋爱。如果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那么反过来讲,没有婚姻的爱情该怎么看?美不美?她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了。很多电影、电视剧写了没有精神恋爱的婚姻是不美的。同时深入一步,写两性之间没有物质形态的性爱,婚姻也是不完整的。这种由于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常常走极端。   到了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中华民族近30年来在理解婚姻爱情的问题上,已经逐步摆脱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而把人类的情感世界看做一个复杂的演进的整体,来加以艺术的诠释和呈现。如果说20年前的《渴望》那种了了分明地写王沪生和刘慧芳的爱情,刘慧芳是善的,王沪生是恶的,将其对立起来写,黑白分明,那么现在电视剧包括《我们俩的婚姻》都有一个由黑到白或者由白到黑,或者不黑不白、亦黑亦白这种复杂的状况。实际上就证明邵荃麟提出的“中间人物论”确实没有错。现在我们要反对的是有意地去写“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非英雄主义倾向。但是应该提倡写除了正面的反面的、两极的典型之外,大量的中间形态或者叫做“灰色地带”的典型,特别是李自人导演说的“动态式的”典型。   关于这一点,赵彤这样认为:应该肯定《我们俩的婚姻》提供了家庭伦理剧的另一面,显示出了另外一种风格,除了可以商量的、略带亮点的结局之外,整个剧给他的感觉是压抑的,编导对家庭生活中我们一直不下重笔的灰色地带给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从这一点出发,他觉得《我们俩的婚姻》告别了长期以来我们主导文化中的喜庆文化这一脉,走到了新的一轮文化反思或者说是反思文化。它反思的是我们当代中国的伦理学和伦理本位的建设问题。从头到尾一脸阴沉的秦岩,这个灰色地带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谈到该剧对当代中国伦理建设的贡献,或者说在伦理方面的表达,何向阳说她的观点有两个参照。第一是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此书虽然由于出版得早有其历史观点的局限性,但它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一些特质, 和资本主义精神当中一种伦理的基础,把西方数百年来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还原成隐藏在制度背后的一种巨大的精神文明力量。这点对我们非常有启示。比如我们所看到的精神衰退,其实往往源于伦理的漏洞, 也就是欲望无休止的追求,这有时并不能带来物质的进步而是恰恰相反;另外一个参照系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伦理。会上大家谈到中国人重血缘,其实我们也是非常重人伦的、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这样一个社会。从孔子开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到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先秦始,经过春秋战国时代, 已经固化为中华民族一种生活的准则、人生的态度和道德的规范。在《我们俩的婚姻》中,作者在最细微、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的人伦当中,看到了非常好的一些伦理基础。   “非为解体之势,但已有变异之态。”何向阳说,在这种时候剧作者是有一些痛心的,表现在剧中的一些细节上。比如秦芳从法国回来,发现母亲有老年抑郁症,在医院跟大夫有一个交流, 她拿出本子记得非常认真详细,真诚地、深切地关注下一步怎么给母亲治疗。而在场的媳妇夏小宁只是作为聊天,很散漫很随意,有种事不关己的冷漠。这个细节形成对照,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一种伦理的基础,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最细微的细胞――家庭当中,已有一种失散。   另一个细节,夏小宁跟秦芳打电话请秦母来吃饺子,说“你妈在家不在,请你告诉你妈第二天到家里来吃饺子”,就是一种你说隔阂也好、冷暴力也好,或者一种话语的冷漠也好,它渗透出来的东西,对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伦理基础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