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新闻加点幽默.doc
PAGE
PAGE 6
给新闻加点幽默
新闻应该“软些软些再软些”,才能为读者喜闻乐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善用幽默因素是提升报道可读性、趣味性的重要手法。一些幽默新闻名篇因其趣味性让人印象深刻,像解放战争时期的报道《活捉王耀武》,生动地刻画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化装逃跑,在接受盘查中编瞎话露馅的狼狈相,至今读来还让人捧腹。
幽默的本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它能在人们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谬和不合情理之处,并能使新闻报道魅力倍增。在报道中,幽默因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体现。
1.善于捕捉反常
幽默常出于反常,在出乎意料中给人一种“思维搔痒”、“逗你玩”的感觉。因此记者应该当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捕捉现实中一些反常的镜头,同时还要有一种幽默感,才能展现其中的幽默因素。如武汉大学一位男大学生为赢一顿饭与同学打赌,硬是穿着长裙子在校园内走了半小时。男人穿裙子,这本身即挺逗的。包括网上“男士胸罩”热卖,这类新闻之所以吸引眼球,在于其与人们的常规思维的差异。
有时一些异于寻常的行为,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诧异感,在突兀中更能感觉到幽默因素。请看美联社这篇报道:
一位喜得贵子的父亲认为在一个男孩的名字里加上“小”或“二世”过于平淡无奇,于是作为工程师的他就用软件业的做法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取名。这名工程师叫乔恩?布莱克?丘萨克,他在同妻子杰米商量后,决定给他们的儿子取名为乔恩?布莱克?丘萨克2.0(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用软件名来为儿子取名,算是一绝。可见,幽默是正常思路被颠覆后的再次契合。不按常理出牌,这使得事情异于寻常,但又不至于显得乖谬,这样,幽默的效果就出来了。
2.刻画再现细节
幽默常常在细节上体现出来,一篇报道如果通篇都是概述,大而化之,常常难以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如果能加上一两个幽默的细节,甚至是引用一两句风趣的对话,点面结合,便会令文章陡然生色。
新闻增添细节才会鲜活,像催讨欠债的报道,一般只是概述式,说法院催讨回来了多少款项或农民工喜领欠薪。但泉州晚报社的记者却随法官深入现场,细致捕捉催讨欠薪的情形。记者披露:“为了躲避法官的突击检查,‘老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石狮市的一对夫妻为了赖账,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当天一大早,为了躲避堵在门口的执法人员,夫妻俩双双钻进13楼的水塔里,丈夫沾了一身泥巴,妻子只露出一个脑袋在水面呼吸,最后两人还是被细心的执法人员发现了。而这对狼狈的夫妻,是有钱故意不还债,水塔所在的整个楼盘都是他们自家所有”。像这样的描绘细节,十分生动鲜活,这种效果是普通的概述式报道所难以企及的。
捕捉细节,离不开记者集中注意力,发挥新闻敏感。2009年3月4日,新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妙语连珠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的提问。第一个被点中提问的陕西日报记者卓九成因为太激动,把话筒拿反,现场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会后,卓九成也成了媒体采访的对象。其他媒体虽然没有抢到提问的机会,但他们却抓到了“拿反话筒”这一幽默的细节。
要白描刻画、采用直接引语、活灵活现地再现情景画面,就需要记者深入现场,认真观察,用心感受。这比起翻材料、听别人转述介绍情况而言,当然是辛苦得多了。
3.善用修辞手法
幽默往往来自不协调,而要体现这种不协调,需要记者睿智地采取一些夸张、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凸显不协调乃至悖谬之处。
有一度传说上海反对市民公共场合穿睡衣,纽约时报记者对此报道时,一是采用了类比的手法,与北京打赤膊的男人进行比较,“就像北京奥运会期间当局呼吁男性不要光膀子一样,上海也希望每个人为世博会穿着得体”;二是采取不协调的夸张手法,“一位英国朋友在去上海旅行之前说:我想看看黄浦江、金茂大厦和穿睡衣的上海女人。”把“睡衣女”与自然美景、知名建筑并列,显得很不协调,但在这种突兀反差中,幽默效果就出来了。
羊城晚报有篇新闻述评《谁在“风风火火闯九州”》,报道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正版主题曲录音带尚未正式发行的情况下,北京复兴商业城的音像制品柜台就举行了“水浒专辑首次上市”的销售活动,“‘李逵’睡得正香,‘李鬼’已经在风风火火闯九州了”。精当的比喻,辛辣的讽刺,“异类反衬”既引发了幽默效应,同时也发人深思。
4.适当玩点“噱头”
玩“噱头”是媒体吸引受众常用的一个手法,只要这种噱头不低俗不猎奇,就无可厚非。噱头有时是一种曲解手法的妙用,如美联社记者在报道匹兹堡一年轻的科学家第一个创造出最纯的真空时,在导语中玩了点噱头:“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为创造出了什么也没有的东西于今天获得了1000元美金。”导语不直接说出创造了“真空”,而有意说成是“什么也没有的东西”,这个噱头造成了悬念,读者会问个为什么,什么也没有,为何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