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沭阳梦溪商城的项目营销思路
梦溪商城营销思路;胜局在开战之前就已经了然于胸,;【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江苏沭阳; 第一章 宏观经济及城市概况
一)城市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特征
沭阳地处中国华东,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隶属江苏省沭阳市,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是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沭阳,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1.2 交通状况
由于位于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中心,处在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沿运河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城区两个国家一级客运站-沭阳客运东站、沭阳客运西站陆续投入使用。沭阳市策应沿海开发、东向战略交通一号工程-344省道也已经开工,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
县城距南京只有260公里,距沭阳只有55公里,距临沂只有100公里,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和324、326、245省道穿境而过。京沪高速公路向北6小时可直达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向南4小时可直达全国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上海。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
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江苏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1.3 行政区划
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
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现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472个行政村(居)委会,180万人。
;沭阳下辖26个镇、8个乡。472个行政村(居)委会,县政府驻地为沭城镇。
镇:沭城镇、陇集镇、胡集镇、钱集镇、塘沟镇、马厂镇、沂涛镇、庙头镇、韩山镇、华冲镇、桑墟镇、悦来镇、刘集镇、李恒镇、扎下镇、颜集镇、潼阳镇、龙庙镇、高墟镇、耿圩镇、汤涧镇、新河镇、贤官镇、吴集镇、湖东镇、青伊湖镇。(十字镇、七雄镇、章集镇)
乡:北丁集乡、周集乡、东小店乡、张圩乡、茆圩乡、西圩乡、万匹乡、官墩乡。
1.4 人文环境
沭阳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鲁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国,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处,仍可寻到留下的一片废墟。前汉时东海郡的厚邱、建陵、阴平、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内。后汉,建陵县并入厚邱县。至晋,阴平县也并入厚邱县。宋元嘉十二年,废厚邱县为襄贲县,直到北周建清六年?56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
沭阳县历史悠久,是古城封邑所在,留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代的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邱、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明代抗倭将领刘綎筑的营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遥厅。有的被列入国家保护文物,常使沭阳人引为自豪。沭阳古为纷争之地,近为革命老区之一。北宋时宋江义军活动于海、沭一带,南宋时韩世忠在此抗金。清顺治年间,以榆园山为首的农民义军,奋起反抗清庭统治。民主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李一氓等同志,皆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在沭阳大地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文化名人(如著名作家白夜、摄影大师吴印咸、“活红娘”宋长荣等)。;
1.5 人口环境
沭阳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35个乡镇(场),全县常住总人口230万人。户籍总人口200万人。其中:沭城人口为40万。是江苏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
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2.1 地区经济总量综述
2.1.1经济宏观面
沭阳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被美誉为“苏北的小温州”,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得到根本转变27.2∶43.5∶29.3,工业、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912元(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