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新版《玉簪记》的舞台美学.doc
论新版《玉簪记》的舞台美学
【摘 要】昆曲的美在于“雅”,在于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新版《玉簪记》融合了昆曲、书法和水墨元素,这三者组合成一条和谐的线条文化符号,也是这部作品重要的美学内涵。本文对新版《玉簪记》的剧本改编、舞台美学进行分析,发现新版《玉簪记》古典和现代结合的美、体会古典与现代之间的互相“穿越”,探索昆曲未来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玉簪记》;昆曲;美学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12-03
明代高濂的传奇代表作《玉簪记》通过写陈妙常与潘必正之间“圣”与“俗”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束缚,歌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过去,《玉簪记》曾被多次改编并搬上舞台。今天,白先勇的新版《玉簪记》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编,在舞台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使传统美与现代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观众感受到昆曲在古典与现代相互交织中的“雅”和“美”。
一、《玉簪记》的剧本改编
新版《玉簪记》以高濂的《玉簪记》原本为基础,在保持原剧本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对《玉簪记》做了进一步改编。整个剧作时长两个半小时,分为六出戏,分别是《投庵》《琴挑》《问病》《偷诗》《催试》和《秋江》。该剧的编剧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淑香,她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两个方面的修改,将整出戏缩减为六出,尤其是对开头部分的修改。她将原剧本中的《下第》改成了《投庵》,开门见山地描写了女主人公陈妙常皈依空门。同时陈妙常的身世、整个社会背景也得到叙述,用一种锁闭式的结构和暗场的处理方法体现。另外,这出戏的一个亮点是陈妙常最后穿上了一个背后写有“净”字的白长袍,暗示着她“凡心”应收,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除此之外,《催试》这出戏也做了修改,在传统版本里该出戏是被忽视的,直接带过。但是在新版中,加入了小尼姑们发现潘、陈二人谈情的情节,她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一种“思凡”的情绪涌现,这也推动了女观主催促潘必正前去赶考的情节发展。
这两大方面的修改使得故事内容更集中紧凑,有利于主题表达,也是对传统版本的突破创新。该作品以潘、陈二人的爱情作为主线,省去了张于湖和??阳王公子的故事。六场戏层层递进的关系,潘陈之间的故事得到细化。在主题表现上,这部作品淡化了对封建黑暗社会的批判和揭露,更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整部作品讲的是爱情故事,爱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爱都被人们传颂。
二、新版《玉簪记》的舞台美学
新版《玉簪记》的舞台美学包括舞台表演和舞台美术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从不同的角度将作品的美呈现出来。
(一)表演
昆曲是戏曲中的一种,是“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艺术,它十分讲究唱、念、做、打。新版《玉簪记》在唱腔上,充分运用悠扬婉转、“一唱三叹”的“水磨腔”,清丽悠远。在《琴挑》一出中,潘、陈二人以琴传情,在演唱时,十分含蓄,令人感觉若有似无,两人情愫滋长,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吐露心声。唱词和念白在无奈中又透着风趣幽默,潘必正在《雉南飞》中唱到:“雉朝雎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念寡阳兮少阳。怨鳏居兮傍徨。”陈妙常听后说:“此曲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潘必正回答:“小生实未曾有妻。”陈妙常回答:“也不干我事。”
这几句简洁的对话吐露出潘对陈的爱意,妙常口是心非的回答令整个剧情轻松幽默。整出戏的唱腔、唱词都十分优美,充分体现了昆曲的优雅,也为故事增添了耐人寻味的美。
甩水袖也是表现情感的方式之一,昆曲中尤其重视对水袖的使用。在《秋江》一出中,陈妙常不时会甩水袖,如遇到“江流湍急”的情景时,会甩水袖;在情?w激动时,也会甩水袖。甩水袖的动作能体现人物情感的波动,这一动作偏重于写意,不仅有一种舞蹈之美,而且有一种意境之美。《梨园原》身段八要中提到:“手为势,凡形容各种情状,全赖以手示。”在《问病》一出中,潘必正独坐在桌前自言自语,吐露心声。这段充分利用了手势和唱词来表现,唱词如下:
潘必正:这病儿何曾经害,这病儿好难担待。这病儿好似风前败叶。
进安:生病人的手脚倒蛮重的!
潘必正:这病儿好似雨过花羞态,我摊摆开。
观主:心头便怎么?
潘必正:心头去复来,黄昏梦断、梦断天涯外。我心事难提泪满腮,伤怀。
潘必正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败叶”配合叶子落下的动作,“羞花”配合用袖子半遮面的动作。由此可见,手势动作对于人物唱词、唱腔的配合和情感的表达有重要的作用,一招一式透露出美的感觉。
昆曲表演的程式规范很多,但离不开“美”。白先勇先生在《昆曲新美学》中认为:“昆曲是雅部,本来就是高雅艺术,是属于抒情诗的大传统,把诗的意境用歌和舞具体呈现在舞台上。”昆曲的优雅使昆曲成为了“美”的代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能源发电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未成年人出游免责协议书5篇.docx VIP
- 八年级体育教育教学计划..doc VIP
- 劳动教育(微课版):认识劳动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特高压输电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PDF VIP
- (高清版)DGJ 08-2173-2016 展览建筑及布展设计防火规程.pdf VIP
- 高中英语【拓展阅读】Before You Feel Pressure 双语课件.ppt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 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完整版.pptx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1月份修订).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