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年卡的前世今缘.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贺年卡的前世今缘.doc

贺年卡的前世今缘   似乎在国人的印象中,贺卡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正如“卡”字,就缘自英文中的card(意为卡片、明信片等),是汉语中较为典型的音译词。事实上,中国自古就有互递贺卡的习俗。那么,古人所使用的贺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拜年帖的由来   贺年卡,又名“拜年帖”,如今已成为元旦或春节时,人们送给挚友亲朋的一种纪念品,以达到沟通感情、传递祝福的寓意。   中国人使用贺年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那时,人们在新年探访或登门造访之时,都会递上一张名片。名片,又名“名谒”,是贺年卡最初的雏形。不过在汉代,名谒还主要是官员和士大夫之间应酬交际的物品。名片上记录有姓名、籍贯、身份、官职等信息,以示通报晓谕之用,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名片。迥异之处在于,古代的名片多半在达官显贵或文人雅士间流行,且由家丁或仆人递送,以示身份的尊贵。从材质上看,当时的名片多以竹木削成,故而又称为“名刺”或“通刺”。据清代学者赵翼在《陔除丛考》中记载,“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初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虽用纸,而仍沿用‘刺’”;宋代学者高承在《事物纪原》中也称,“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自东汉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快速发展,纸张替代竹片成为贺年卡最常用的材质。为了凸显别致和雅趣,文人开始在纸片上绘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图案,然后镌刻自己的姓名送给亲友,以此贺岁。一张贺年卡,往往就是一帖精美的书法作品。   迨至唐宋,贺年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改变,被称为“门状”或“飞帖”。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在新年宴饮群臣之际,用烫金法制作贺年卡,上镌御书“普天同庆”作为赐赏,恭贺佳节。宋代时,互赠贺年卡已在民间风靡一时,并演变出合页、连页等新款式样。宋代文人交友甚广,且喜远游,倘若四处登门问候,既耗时又耗力,对于远方故旧,如无法亲赴前往,便委派一名仆人,手执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贺年卡片代为庆贺,称之为“片子”。所谓“片子”,就是用印有梅花图样的笺纸裁成卡片状,卡片约两寸宽、三寸长,上面镌刻有受贺者姓名、身份、住址,以及恭贺祝福之辞。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在一首《贺年》?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可见,贺年卡在明代已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入清后,人们习惯用红色纸板制作贺年卡,寓意喜庆吉祥,故称之为“红单”或“拜年帖”。清代学者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红单是专为年节而用红纸所制,以表达吉庆意味,平日里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可以说,红单是颇具现代意义的贺年卡。除了色彩之外,贺年卡的样式也日益繁多,有单片、合页、连页、对开、衮叠等不同款式。   贺年卡正面上端镌刻有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中间书以“恭贺新禧”“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祝词落款,背面绘有山水花鸟、名胜古迹等精美图案。有些阔绰的人家,还将拜年帖放进小木匣中,称之为“拜匣”,以示隆重。   圣诞卡的传说   西方也很早就使用贺年卡了。据说,古埃及人在互赠新年礼物时,有吟诵贺词表达美好祝愿的习俗。他们将贺词誊在木板上,作为礼物赠送亲朋。中世纪时,欧洲不少国家已出现许多形形色色的贺卡,名为问候卡,尤以东欧地区的木刻贺卡最为著名。所谓“木刻贺卡”,就是将贺词镌刻在光亮圆润的木头上,或将它涂成五颜六色。   事实上,西方的贺年卡最初是以圣诞卡的形式出现,只在基督徒中流传,主要是为了庆祝耶稣降生,颇具宗教寓意。西方最早的圣诞卡应追溯至15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机械印刷机,是西方公认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德国人利用活字印刷术制作祝福卡片。但现代意义的圣诞卡,应源自于19世纪的英国。   有关英国圣诞卡的起源,流传着三种说法:   一是说在1843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和太子在伦敦的温莎堡里庆祝圣诞节,当时社会上层名流的子女纷纷受邀参加宴会。为了增添节日气氛,维多利亚女皇委托英国著名艺术家约翰?考尔科尔?霍斯利设计一种专门给孩子们的圣诞卡片,以此作为礼物馈赠大家。卡片上画着一家人新年大团圆的情景,下方还印着“祝您新年快乐”的字样,这款贺卡共印刷了1000份。很快,由女皇赠送的圣诞卡风靡英国,成为各国追捧之物,人们纷纷用写上祝贺词的卡片来互贺新年。   二是说在1843年,还是英国艺术家约翰?考尔科尔?霍斯利,他制作了一张三幅图组合的印墨线填色贺年卡,还印有“祝你健康、节日愉快、新年快乐”的贺词,赠送给他的老师卡马?霍尔。后来,这位画家所设计的圣诞卡风靡英伦三岛。   三是说在1842年的圣诞节,英国传教士蒲力治用一张卡片绘了一幅耶稣诞生的图画,并且写上“祝您圣诞快乐、新年平安”的字样,然后把这张卡片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