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中东两大报.doc
走进中东两大报
今年2月,与漫画家沈天呈一起访问了中东地区的两大报纸――黎巴嫩画报社和埃及金字塔报社。
做客黎巴嫩画报社
黎巴嫩画报社是中东地区一家非常有影响的报业。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刘向华女士与报社总经理、总编辑默尔汗姆?卡拉姆相熟,非常热情地陪同我们去访问。
画报社位于一条不起眼的街上,楼前是拥挤的车流。不知是报社的秘书还是公关人员,一位与刘大使很熟、见面时相互贴脸致问候礼的老太,在楼下迎接我们,把我们引上三楼卡拉姆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深褐色的家具并不豪华,一排书架,几张沙发,没有什么工艺品摆设。
66岁的卡拉姆患感冒在家休息,听说我们来访,抱病前来会见。卡拉姆――《天方夜谭》整理者的后裔,微秃的圆脑袋,显示倔强性格的大鼻子,毕业于著名的黎巴嫩大学,21岁那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选为黎巴嫩新闻工作者纪律委员会主席。1977年被选为阿拉伯记者联合会副主席,他还是国际记者联合会副主席。卡拉姆为黎巴嫩的记者争取了各种福利待遇:免交用于日常消费支出的收入税,免交市政税,享受一流医院的医疗服务和人寿保险,记者的汽油费、当地的电话费享受对折优惠,打国际长途电话八五折,家庭的水电开支可按对折交付,子女教育费用有优惠。为记者办了这么多实事,自然得到记者们的拥护,他的副主席职务一当就是30年。
卡拉姆家业的黎巴嫩画报社集团有一张报纸、4本杂志:《黎巴嫩画报》以报道政治社会问题为主,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份国际性周刊,用法语、阿拉伯语出版,在中东、北非法语国家中发行,是中东、阿拉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旗帜》是一份报道政治新闻为主的阿拉伯语日报,62名记者编辑,日出16个版,主要在黎巴嫩发行;《星期一早晨》为英语新闻周刊,《事件》是阿拉伯文新闻周刊,《风格》是一本法语时尚季刊,不仅仅介绍服饰、美容的流行趋势,还有文化、建筑、设计的分析、评论。5份报纸杂志总共128位员工,4家在一幢楼里办公。300万人口的黎巴嫩有40份报纸、40多份杂志,黎巴嫩画报社是拥有最多出版物的集团。
我感谢卡拉姆的盛情接待,邀请卡拉姆到中国访问。他说如果能采访到胡锦涛主席,他就到中国访问。擅长撰写政治评论的卡拉姆曾经采访过4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卡拉姆有3个儿子,只有老三继承父业。小卡拉姆在黎巴嫩大学学的期刊专业,专攻摄影,去年曾到北京上海等地采访过一个月,拍了3000多张照片。我曾在上海接待过他,他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看照片。在老卡拉姆的办公室,我没有看到有电脑,而小卡拉姆的办公室里,电脑、扫描仪、读片机、彩色打印机等数码设备一应俱全,30多寸屏幕的苹果电脑让人羡慕。他在屏幕上翻给我看他在中国拍的照片,说准备办一个展览。
开罗的“第4座金字塔”
记不清是上世纪的60年代还是70年代,曾读过一本《纳赛尔传》,书中的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至今记得的是这本传记的作者叫海卡尔,埃及《金字塔报》的总编辑。我之所以能记住这位总编辑的名字,是因为他有一个“洁癖”,他规定,每位记者编辑在下班时,必须把办公桌收拾干净,否则清洁工一早打扫卫生时有权把桌面上的东西处理掉。这个传统大概保持至今。当我走进这家报社时,看到一个大办公室,像是大学的教室,一排一排的位置,编辑们在看纸样,每个桌子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堆着稿纸、资料的。
推开包裹着皮革的木门,穿过一个房间,便是总编辑欧赛迈的办公室,咖啡色的家俱古典风格,书橱里摆着大部头的成套书籍。欧赛迈是位中年人,说起他的前辈海卡尔,充满敬意,带我们到隔壁房间看挂在墙上的海卡尔像。他说,我们都是海卡尔的学生。海卡尔是政治家,纳赛尔总统的顾问。《金字塔报》有多任总编辑是思想家、政治家。
《金字塔报》是两位黎巴嫩人于1875年在亚历山大城创办的,后来报社迁到开罗。开罗城外有3座金字塔,《金字塔报》人骄傲地称他们的报纸是第4座金字塔,报头上的标志就是金字塔。报纸现在日出40个版,周五出50个版以上,发行量占全埃及报业市场的55%,周五占到65%。报纸覆盖中东国家、海湾地区。欧赛迈总编辑不无自豪地说,《金字塔报》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报纸,是阿拉伯的思想中心、舆论先导,在阿拉伯新闻界处于最高的地位。穆巴拉克总统每天都看《金字塔报》,阿拉伯的富翁、经济界人士、大学教授、文化人、学生等绝大多数埃及人都看《金字塔报》。
金字塔报集团有16份报纸:《国际金字塔报》、《金字塔图片报》、《金字塔论坛报》、《经济报》、《青年报》、《妇女报》、《儿童报》等等,有《政治研究》、《医疗》等8份杂志。有阿拉伯文的报纸,也有法文、英文的报纸,还有一份傍晚5点出版的《金字塔晚报》。整个集团有1400多名采编人员,在一幢大楼里办公。大楼里除了编辑部,还有印刷厂、职工餐厅和有着4万册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