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潮流 对应受众.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迎合潮流 对应受众.doc

迎合潮流 对应受众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银行业、房地产、零售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各国传媒业自然也不能幸免。经济低迷,企业收入降低,投入媒体广告势必减少。由于中国广电媒体的广告收入占行业收入的比例远远大于西方媒体,在金融危机中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显得更弱。然而,压力与动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收入的减少,闲暇的增多,在家看电视、听广播的受众人数激增。受众作为传播对象,是媒体的市场生存依据和社会责任体现的依托,对媒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有较大影响。本文拟从受众需求角度入手,探讨媒体传播策略的调整。      一、金融危机引发受众精神需求变化      虽然还来不及做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但是现阶段不同媒体的表现,充分显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受众的心理特征,从中也清晰地折射出了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   1.金融危机引发文化消费热潮,受众精神需求总量增加   金融危机下,股市低迷、房产不振、企业倒闭、民工回流、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不断涌现,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从种种数据分析来看,居民对经济预期的信心不足将导致消费总量下降,但由危机蔓延带来的情绪消沉低落也可能使人们转向从精神文化产品中寻求慰藉,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文化消费以调适心情的人数增加,精神文化总需求有可能逆势上扬。   以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为例,那时许多人把金融风暴说成是一种精神风暴,有的人想逃避现实,寻求内心的安慰;有的人受不了心理重压甚至想要自杀。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传媒业,为公众制造了一个缓解现实生活压力的欢乐时间。美国东海岸的百老汇和西海岸的好莱坞双星辉映,创造了美国娱乐业的巨大繁荣,同时也为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时隔80年,当又一股金融风暴从美国刮到中国时,我们可以从贺岁片市场的火爆景象中看到当年美国人的急迫和饥渴在中国重现。2009年中国新年贺岁档影片总数比去年多出一倍,达到近30部,而且其中多部影片实力不俗。如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陈凯歌的《梅兰芳》等。中国电影网数据显示,2008年12月的第一周,全国电影放映场次增加了13.5 %,观众增加了33%,票房增加了49%,总收入突破10亿元人民币。人们纷纷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与希望。   2.金融危机导致观众心态发生变化,精神产品需求结构需要调整   随着经济收入的减少,生活压力的加重,市民中自然产生了一种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的文化含量、调节生活节奏,减轻紧张压力的需要。因此,也就伴生了一种娱乐型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结构上的变化。风靡荧屏多年的苦情戏不再受欢迎,喜剧受到追捧,多部轻喜剧都赢得了高收视率。   我国电视剧长期流行苦情风,各色各样哭哭啼啼的“娘”们占据荧屏半壁江山。奶娘、顺娘、芸娘、徽娘、船娘……接二连三冒出,女主角越是苦哈哈、泪涟涟,观众越爱看。但播多了则让人觉得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心情压抑。随着金融危机到来,观众心情变得十分沉重,渴望快乐和自由。在经济寒冬下苦情戏过时,观众呼唤喜剧。   观众需求变化引发电视剧市场的风向标悄悄发生变化。35集电视轻喜剧《多情女人痴情男》2009年初在东方电影频道开播,结果开播第一集就冲上4.0%的高收视率,开播三天平均收视率达到3.6%,超过了东方电影频道去年的平均收视率,取得“开门红”。金融危机语境下的人们追求梦想、快乐和自由,这不仅在喜剧片的成功中得到印证,也在娱乐作品中找到很好的注脚。央视索福瑞最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上海娱乐节目大放异彩,《笑林大会#8226;十大笑星评选庆典晚会》拔得头筹,收视率高达13.4%;其次是《十大快乐明星家庭颁奖礼》,收视为12.4%;探花《笑林大会总决赛》则是10.7%。   当然,娱乐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和麻木,尤其在经济萧条时期,娱乐产品更需担当起振奋受众精气神、维持受众价值观的使命。好的电视节目,就是一束忘忧草、一针强心剂,它除了能缓解经济危机中受众的恐慌与焦虑情绪外,还能有效地繁荣自身。   3.金融危机中市民难题多,期待信心强化和信心再造   金融危机时期,社会各界面临的困难较多,情绪波动也较大。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排气阀”,应当建立起反映群众意见和感情的正规渠道,通过释放不满的情绪可以减轻社会内在的压力。有了这种正规渠道,公众的情绪就能正确地疏导,而不至于因无从发泄不断累积,成为特殊时期的火药桶。   在危机蔓延及应对的每一天,面对每一个事件、每一个观点,人们都会问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怎么办。在这样的时候,人们自然要求新闻媒体不只是报道,更要致力于社会的信心强化与信心再造,激发人的动力,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充满活力并朝着目标前进。比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