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留学生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docVIP

近代留学生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留学生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doc

近代留学生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   早期电影界留学生赴海外学习电影的时间大致集中在20世纪10年代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作为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新知识分子群体,留学生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又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嬗变过程中的新兴力量。本着电影普及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的初衷,自海外学成归来的留学生们投入到这一新兴行业,在电影产业方面,从发行放映、技术更新到创作风格,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 群体构成:以欧美留学生为主   与近代中国留学潮流的整体趋势相一致,早期电影界留学生的目的地也要是美、欧、日三个地区。20世纪20年代前后活跃在中国电影界的主要是欧美留学生。其中,赴美、法学习电影的留学生较多。如图所示,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界相关的66名留学生中,欧美归国的占绝大多是54名,日本归国的只有12名――包括鲁迅、郁达夫;而且欧阳予倩、唐秋槐自日本归国几年后又去了欧洲国家学习、考察。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界欧美留学生居多、留日学生较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法国电影业的发达,在中国观众中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吸引了中国学子奔赴之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留日学生在国外的学习、活动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文学、戏剧上,或翻译外国文学名著,或成立戏剧团体,或创办文艺刊物。除了个性的主观选择外,还缘于留日群体对文学、戏剧的传统。因此,留日学生归国初期,仍主要从事文学、戏剧活动。直到1930年代初左翼文艺运动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留日学生才以群体性方式全面进入电影界。此前,留日学生中,邵庄林、徐卓呆、欧阳予倩、田汉等人进行了一些电影创作的尝试。   早期电影界赴美、欧的留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电影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形成了较为专业的认识,部分学生还接受了电影学校的专业课程,亲身参与了电影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国大都直接进行电影活动。例如,陈寿荫、汪煦昌、徐琥、周克、关文清等。   现有资料显示,关文清是第一个到好莱坞从事电影活动的中国人。1915年夏,失去哥哥资助的关文清从美国加州大学辍学,进入好莱坞一家小制片厂担任临时演员。当时好莱坞还没有形成具有全美乃至世界意义的电影城,但是,关文清毕竟接受了相对正规的电影训练,对片场的内部组织和拍片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几个月后,在《纽约时报?星期特刊》编辑夏利卡的推荐下,关文清担任了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被摧残的花朵》(又译《残花泪》)一片中的技术顾问,负责与中国民俗风情相关的所有事宜。1923年《残花泪》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放映时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特别关注了影片里中国人的形象。因为在此之前的美国电影中,中国人通常被描绘成留小辫、带瓜皮帽、裹小脚、抽鸦片,丑陋不堪的样子,引起中国人的愤怒,而《残花泪》里“中国人,性极仁慈”,《申报》上一片短评也说到:“尝见外洋舶来之影片,凡描演我国人民处,泰半排在盗薮恶党之列,而此《残花泪》一片,独能演出高尚纯洁之恋爱,诚不胜荣幸之事耳。”[1]由于关文清的敬业与努力,不久,拉斯基公司(派拉蒙公司前身)聘请他为一部以中国旧家庭为背景的影片《冷面城》担任翻译兼助理导演。在有了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后,关文清考入美国加州电影学院,学习电影编导及电影拍摄的其他课程,接受了系统的电影专业教育。[2]   1920年,关文清学成归来,欲在国内发展电影事业。他先后进入卢寿联的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黎民伟的香港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参与了创作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影片《胭脂》以及《添丁发财》等影片。在此期间,关文清曾数度涉洋赴欧、美考察影片,购置新影机,进行宣传、筹款工作,并且为美国东方影业公司编导了英文独幕剧《太子求剑》,以及为米高美影片公司的《吴先生》(Mr.Wu)担任顾问。1930年联华影业公司在上海成立,关文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香港分厂担任工作,导演了国语片《铁骨兰心》《半夜枪声》《暗室明珠》《破浪》等影片。1932年,关文清代表联华影业公司出使美国期间,与华侨青年赵树?龀闪⒋蠊凵?片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粤语片《歌侣情潮》,为香港的电影事业乃至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留法学生徐琥,在法国留学期间曾参与了《漠外风光》(La Vorle du Bonheur)、《日俄之战》(La Batarlle)等影片的拍摄,在其中饰演重要角色。徐琥,字可澄,上海人,1894年生人,1919年自费留法,曾在巴黎商业大学、巴黎专门影戏美术学校学习电影化妆,1922年毕业。在完成了以上两部影片的拍摄后,于1923年回到上海,曾开办光华影戏学校、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双澄化妆广告公司以及神州影片公司,还担任过上海明星影戏公司、百合影片公司的副导演兼化妆部主任。1925年与周克创办震旦影片公司,为总经理兼导演主任,首先发行了其在法国参演的影片《日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