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因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城县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因分析.doc

通城县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因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通城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诱因,通过ARCGIS和SPSS软件分析了通城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ARCGIS分析结果表明:通城县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岩性控制;SPSS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量显著相关,且通城县地质灾害分布广、以小规模为主,主要受短时强降水和人类活动诱发。   关键词:通城;地质灾害;特征;诱因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28-04   1引言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县域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建房、交通建设及矿产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对原始地形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增多。   基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提供的调查数据和调查报告,利用Arcgis、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通城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主要诱因。   2研究区域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通城县位于鄂东南地区,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处,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开阔,地跨东经113°36′~114°04′,北纬29°02′~29°24′。国土总面积1131.10km2。中、低山占通城总面积12.49%,丘陵占通城总面积的76.38%[1]。   境内侵入岩广泛分布,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其次为变质岩、碳酸盐岩。境内规模较大的断裂多呈北东向展布,分布于县境南部和东部地区,北西向零星分布小断层。   通城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7月份月平均气温28.7℃;1月份月平均气温4.1℃。多年(1960~2000年)平均降雨量1554.9mm,年最大降雨量2221.5mm(2003年),24h最大降雨量259.9mm(1995年7月1日),1h最大降雨量81.5mm(1997年5月7日18时)。降雨时间集中在3~8月份,6月份为降雨峰期,12月降雨量最少。   2.2工程地质岩组   通城县境内主要出露岩浆岩及少量沉积岩和变质岩,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境内岩土体可划分为三大工程地质岩类,5个工程地质岩组。   2.2.1坚硬工程地质岩类(Ⅰ)   分布于境内大部分地区,按岩性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岩组:坚硬块状花岗岩组(Ⅰ1)、坚硬层状浅变质岩组(Ⅰ2)。   块状坚硬花岗岩组(Ⅰ1):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致密坚硬、块状、完整性好、抗压强度大,由于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   层状坚硬浅变质岩组(Ⅰ2):由泥质砂质板岩和绢云母千枚岩组成,具轻微变质,岩层呈层状,坚硬致密,抗压强度大,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   2.2.2较坚硬工程地质岩类(Ⅱ)   分布于境内东部、东北部地区,由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地层组成,按岩性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岩组:较坚硬层状碎屑岩组(Ⅱ1)、较坚硬层状碳酸盐岩组(Ⅱ2)。   层状较坚硬碎屑岩组(Ⅱ1):由粉砂岩、细砂岩、页岩、砂质页岩、硅质页岩和硅质岩组成,岩石较坚硬,层状,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   层状较坚硬弱岩溶化碳酸盐岩组(Ⅱ2):由含磷锰质白云质灰岩、条带状灰岩、瘤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岩石较坚硬,层状,抗压强度大,岩溶不发育。   2.2.3松散工程地质岩类(Ⅲ)   分布于境内河流低洼谷地,由全新统、更新统河流相沉积物组成,岩性松软、孔隙度大、土质均一,力学强度低。   2.3人类经济-工程活动   随着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县域内的城镇、道路、矿山、水利建设及居民建房等工程活动日益频繁,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城乡居民建房发展迅速。居民建房,特别是丘陵地带依山切坡建房,对原始地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切坡过高、过陡都成为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2)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在新建道路和已建道路的扩宽、取直过程中削坡填方、开山炸石形成了不稳定斜坡,可能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通城县矿产资源较丰富,开矿破坏山体、尾矿堆积易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3通城县地质灾害的特征   3.1空间分布特征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于2005年4月至2005年5月对通城县11个乡镇、4个国营林场,全县204个行政村(居委会)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经核查确定地质灾害54处。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3.1.1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通城县地质灾害分布较为广泛,全县除隽水镇外,其余乡镇均有地质灾害发生。隽水镇为通城县城区所在地,地势平坦,主要为起伏平缓的低丘??地或城市建设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